2021-03-13 10:18:22 來源: 南通網
本網訊 南通206公里海岸線上的1336個入海排污口,在前期進行摸清底數、水質檢測、污水溯源的基礎上,進入全面整治階段。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市污染防治攻堅辦日前印發的《南通市2021年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今年我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比例不低于50%。
入海排污口分為城鎮雨洪、城鎮生活污水、工業、農業農村、港口碼頭、入海溝渠河道及其他排口等七大類。2019年,我市啟動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邀請專業第三方通過無人機、衛星圖片、遙感等方式進行篩查,摸清了“底數”。2020年,生態環境部將入海排污口清單交辦給地方,要求各地拉條掛賬、分類整治,全面推進環境治理。全市1336個入海排污口,是南通生態環境系統運用“高科技+鐵腳板”取得的“一本賬”。
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處長戴威威介紹,從分布看,這1336個排污口分布在我市沿海5個縣(市、區),其中如東、啟東、通州灣示范區數量較多,分別為515個、405個、299個,海門和海安較少,分別為70個、47個;從類別看,城鎮雨洪類最多,接近總量的一半。截至去年底,我市已完成438個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占總量的33%;完成165個入海排口整治,占總量的12%。今年,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花大氣力在這“小小排污口”上:3月中旬,各縣(市、區)確定2021年整治排口清單;3月至7月,全市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全部完成;10月底前,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比例不低于50%。“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我市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建立“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海排污口監管體系。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入海排污口整治是口、河、海、岸的協同推進,需要系統提升沿海地區納管能力、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和地表水綜合治理能力。我市將按照“取締一批、整治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把“排污口—管網—污染源頭—責任主體”視為一個整體,納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能力提升、環境綜合治理等進行統籌考慮,實行標本兼治、源頭治理,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堵上排污監管漏洞。同時,市污染防治攻堅辦將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加強督查考核,屬地政府落實主體責任,構建政府統領、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齊抓共管、落實見效,有效管控入海污染物排放,不斷改善近岸海域水生態環境質量。(記者彭軍君)
[責任編輯: 蘇敏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