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10:53:51 來源: 南通網
近期,電影《伶工學社》在央視電影頻道播放。電影以南通文化影視企業為主導投資,由南通編劇創作,并在南通完成取景拍攝。電影以上世紀20年代的南通作為時代和地域背景,藝術地再現了南通伶工學社師生學習和生活的故事,并力求從中管窺南通“近代第一城”的歷史風貌,詮釋南通“話劇之鄉”的文化淵源。2019年11月29日,電影已經在全國院線上映。
電影本著“小事不拘,大事不虛”的藝術創作理念,塑造了伶工學社師生群像,講述了伶工學社內一批國內最早的通過學校教育形式學習傳統戲劇和話劇的孩子們,為傳承傳統戲劇、推廣新興話劇而煞費苦心,將藝術形式內化成自我表達,最終感染了所有人,共同為社會思想進步推波助瀾。電影編劇是我市文化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金屏,近期本報記者采訪了她,了解影片背后的故事。
“我在南通博物苑工作期間對張謇生平業績進行了學習與研究,先后負責張謇紀念館(濠陽小筑)的基本陳列展覽、《中(南通)日美實業家與近代化》學術研討和在日本、美國巡回展覽的撰稿工作。隨著研究的深入,內心對張謇先生更加敬佩和景仰。張謇在南通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中國第一個新型戲劇學校——伶工學社,都開啟了近代中國新的文化風尚。”陳金屏介紹。南通在新建更俗劇院時,她負責更俗劇場、伶工學社歷史資料的搜集工作,對近代南通戲劇和當年的舞臺風云有了初步了解。在文化館工作期間,由于負責伶工學社復建后的陳列布展工作,她對近代南通戲劇文化又作了深入研究,更為深刻地理解了張謇先生在南通從事戲劇改革的重要意義和影響。調到市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工作之后,陳金屏就一直希望讓伶工學社、更俗劇場,以及近代南通戲劇舞臺上的故事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海門一九九零文化傳媒公司的負責人曹徐立是一位在北京從事電影制作的年輕人,他希望拍攝一部南通家鄉題材的電影。他們經過多次商量和研究,最終決定在2019年伶工學社創辦100周年之際,以電影的方式把近代南通戲劇這個題材搬上大銀幕。歷時兩年多的籌備、拍攝、后期制作,電影終于上映。
陳金屏表示,伶工學社和更俗劇場的創辦對于南通戲劇、中國戲劇教育意義很大。當年的南通不僅培養了一批戲劇藝術家,而且培養一批觀眾,孕育了南通戲曲、話劇藝術的社會土壤。比如趙丹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到在更俗劇場看戲、迷上了演戲,并在考入美術專科學校就讀后,轉而從事革命戲劇工作,包括趙丹的同學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都成了戲劇、電影藝術家。當年話劇藝術的推廣和普及也成就了現當代南通“話劇之鄉”的文化傳統。歐陽予倩在南通主持伶工學社教學時,把剛剛興起的中國話劇帶到南通,伶工學社是他從事戲劇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1928年,他南下廣州主持廣東戲劇研究所工作,1938年赴廣西開展桂劇改革活動,新中國成立后執掌中央戲劇學院,我們可以看到近代南通的戲劇生態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戲劇事業之雛形,這一時期的探索和實踐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聊起電影創作初衷,陳金屏表示,戲劇改革僅是張謇先生一生宏大事業的一小部分,重拾這段歷史、拍攝這個題材的電影,是希望通過藝術形式讓當代觀眾、特別是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從中感受張謇先生在中國社會急劇轉型的大時代背景下,為實現“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理想而堅韌強毅、力行其志的精神力量。希望這種精神能感染并鼓舞我們這個時代。
記者徐培欽
[責任編輯: 高陽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