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10:46:48 來源: 南通網
本網訊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南通常住人口發生喜人變化,將超越戶籍人口,跨入人口凈流入城市行列。
近年來,我市城市能級不斷提升,產業項目加速集聚,連續三年在江蘇省高質量發展年度綜合考核中獲得設區市綜合考核第一等次。高質量發展、高幸福指數的南通,已成為一方近悅遠來的熱土。兩組數據,可以佐證這座騰飛之城的磁吸力。2010年南通GDP為3465.67億元,2020年則昂首邁入了“萬億俱樂部”;全市新增就業人數自2018年開始,每年增量都在10萬人以上。
經濟活躍度大幅提升,是推動我市常住人口發生可喜變化的主要原因。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2個省級開發區,以及各級各類區中園、園中園各具產業特色,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去年,全市重大項目數量、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省級重大項目數全省第一,20億元、50億元以上項目數分別是上一年的1.9倍、3.3倍,7個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良禽擇木而棲。一大批重大項目、特色項目爭相落地,自然吸引了眾多外地優秀人才和產業工人慕名而來,投身到南通火熱的建設發展之中。同時,一些原想到外地發展的“南通土著”,也欣然選擇留在家鄉干事創業。
盛產“大國重器”的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2020年期末吸納了約7000人就業;位于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聯鋼精密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用工人數超過2200人;而在服務業發達的主城區崇川,各類服務業企業成為勞動人口的蓄水池,其中江蘇博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用工超千人。新崛起的通州灣示范區隨著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火力全開、產業項目加速集聚,“茅草蕩,水汪汪”已經逐漸變身“產業興,城鎮美”,一大批建設者、奮斗者在此扎根,僅蘇民新能源一家企業就吸納了1300余人。
“未來,南通將加快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4月1日,在南通創新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徐惠民發出“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動員令,對科創人員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大。
引鳥歸林、廣納賢才,南通誠意滿滿。2016年,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2017年,出臺《南通市市區高層次人才享受生活津貼和購房補貼實施辦法》,22個配套實施細則確保落實;2017年開始實施的“通籍英才歸雁計劃”,已成功吸引近6萬名通籍高校畢業生回通就業創業;2019年出臺的《關于實施高層次雙創人才倍增計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三大人才新政,政策普惠性更廣、含金量更足。
城市在不斷長高長大,功能也在日益完善。蘇通大橋、崇啟大橋、滬蘇通大橋以及高鐵的開通,曾經的“南通難通”蝶變為“南通好通”;五山及沿江地區成為全國生態修復保護典范,濠河風景區功能、形象和品質全面提檔,家門口的小游園星羅棋布,直讓人有畫中之感;政府每年40多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實現,市民生活的便利性、幸福感、滿意度顯著提升,不少外地來通人員都萌生了在通安家落戶之念。以教育為例。“十三五”期間,全市幼兒園增加學位約45000個、小學增加學位約18000個、初中增加學位約7200個,新開辦4所民辦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增加普通高中學位約18000個。在通外來務工者子女上學享“同城待遇”,非南通戶籍但在通常住人口可參加南通居民醫保并享受同城待遇……如此優質的軟環境,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動?
記者 黃凱 何家玉 沈樑
[責任編輯: 張姮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