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能新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科學總結黨帶領人民在四個歷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提出“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歷史擔當,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一篇充滿真理力量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聯系關心下一代工作實際,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講話的核心要義。
一是深刻理解建黨百年在四個歷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從建黨時期50多人起步發展,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這是無數英勇無畏的共產黨員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偉大勝利,必須永遠銘記。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成功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最為重要的是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奠定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第三個階段,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四個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一百年。我們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理解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四個歷史時期的深刻總結。
二是深刻理解偉大的黨、偉大的領袖、偉大的人民在建黨百年中的偉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讓我們正確認識到黨、領袖、人民之間的關系。建黨百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偉大之勝利,關鍵在于黨的堅強領導。黨的領袖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偉大成就發揮著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經過艱難歷程才找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領導,真正走向成熟,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建立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鄧小平同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作了突出歷史貢獻。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生動實踐作出突出貢獻。習近平同志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為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突出貢獻。同時,充分認識到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重要歷史功績。這些黨的領袖人物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鞏固、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人民的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夠戰勝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贏得淮海戰役勝利,背后是300萬軍民的齊心協力。陳毅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蔽覀兊纳鐣髁x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是依靠人民苦干、實干、巧干,干出來的。為此,我們應深刻理解偉大的黨、偉大的領袖、偉大的人民的密切關系、光榮地位、偉大作用。
三是深刻理解偉大的建黨精神在新時代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用32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價值追求、壯大密碼;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取得勝利之本;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首要政治品格、最根本的價值指向。偉大的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豐厚精神滋養。我們要學習領會好、發揚傳承好,從中汲取譜寫新篇章、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動力。
四是深刻理解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牢牢把握“九個必須”的經驗啟示和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九個必須”,既是對百年奮斗取得偉大成就原因的深刻總結,又為我們開創未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時俱進的深刻認識。我們應準確把握其精髓要義,明確其實踐要求,不斷增強貫徹落實“九個必須”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為開創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五是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予厚望的深意。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中國青年在建黨百年中的偉大作用,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繼續奮發向上、勇挑重擔、為國奮斗。全市關工委應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本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繼續努力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當前,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要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豐富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賡續紅色血脈,擔當時代使命。
(作者系南通市關工委主任)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