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繼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個方面的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一個最重要的觀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依靠群眾,團結群眾,帶領群眾,推翻了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站了起來。中國共產黨建立伊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就在全國興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包括香港海員罷工、安源路礦罷工、京漢大罷工等,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顯示了黨的組織發動能力,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斗爭力量。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開展群眾運動的計劃,大會后,組織和領導了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在全國掀起群眾性革命高潮;在湘鄂贛三省都成立了省農民協會,農民在農會領導下,紛紛起來打倒土豪劣紳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階級的政權和武裝,建立農民的政權和武裝,做到“一切權力歸農會”,為支援北伐奠定群眾基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蘇區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使廣大貧雇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保衛勝利果實,農民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組織開展群眾性的大生產運動,實行減租減息,廢除苛捐雜稅,實施三三制與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為擴大人民武裝與開展群眾性游擊戰爭夯實了基礎。黨緊緊依靠人民,以各種形式將邊區廣大農民群眾組織起來,采取“滾雪球”的辦法進行“全民總動員”“實行全民武裝”。人民軍隊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就是因為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該指示決定將減租減息的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召開全國土地會議,9月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它的公布與實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多年土地革命基本經驗教訓,是一個正確的土地綱領,它體現了土地改革的總路線,調動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對保證戰爭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淮海戰役結束以后,陳毅曾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據統計,當時淮海戰役動員了支前民工220萬人,用了大小車輛40萬輛,主要是老百姓的小推車。后來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的時候,特別強調:“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就是馬克思主義行的偉大證明。
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具體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近年來,南通建立了網上民生熱點閉環管理機制,以制度化的安排,著力解決群眾在網上反映的各類民生訴求;建立了政府輿情交辦督辦制度,對群眾在網上提出的各類意見建議及時辦理或者答復;建立了覆蓋廣泛的網絡發言人制度,及時通過各類網絡平臺發布信息,澄清事實,構建便捷順暢的黨委政府與群眾的網上“連心橋”,切切實實為群眾解決了問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理論的支撐、黨史的營養,中央的要求、群眾的呼聲,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在下一步學史力行中深化網上群眾路線實踐的信心和決心。
(作者系南通市委網信辦副主任)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