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華
10月17日上午,市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暨現場推進會在海門區召開。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吳新明強調,要建好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充分展現江海風貌,打造可觀可感、獨具特色的城市新名片。(10月18日《南通日報》)
建設生態沿江,建好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這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進入新征程,要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還需要全市上下繼續以強大的戰略定力接續奮斗,善作善成。
近年來,我市大力度保護好“母親河”,努力堅守“不搞大開發,只搞大保護”方針,在長江生態保護修復上取得了明顯成效,綠色轉型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沿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感慨地對在場的干部群眾說,“過去臟亂差的地方已經變成現在公園的綠化帶,確實是滄桑巨變啊!”但對照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市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各地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打贏新戰役,交出新答卷。
要繼續動真碰硬整改環境突出問題,久久為功深化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沿江企業騰退工作,聚力打贏生態修復攻堅戰、用途管制保衛戰、轉型升級持久戰;探索規范企業安全拆除、土壤調查評估、生態整治復綠等全環節操作辦法,形成一套涵蓋流域資源、生態修復、污染控制、生態安全管理等綜合治理策略,為保護好“母親河”構筑好綠色生態屏障。
要堅定不移推進綠色高端發展,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樣板”。我市是典型的沿江城市,沿江以全市30%的面積創造了60%以上的經濟總量,從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要聚力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真正在發展方式上來一次深刻變革,不斷優化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加快推進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實現發展和保護有機統一、協同并進。
要充分挖掘當地自然人文特色,打造人與自然相得益彰的生態環境。結合各地自然人文特色,打造具有獨特人文景觀的風光帶,如海門區打造東布洲長灘公園和南布洲沿江景區項目,體現沿江宜居、宜游、自然生態的無限價值,打造成為環滬城市愜意舒適的網紅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海安市充分發揮海湖一體的自然環境優勢,打造具有海安地域文化特色的濱海生態風情景觀帶,建設長江珍稀魚類休閑觀光中心、觀光農業基地和溫泉展示中心。南通開發區打造集旅游觀光、郊野體驗、休閑游憩、漁耕文化展示為一體的濱江生態濕地公園等,這些都將為美麗沿江增添更多魅力。
建設生態美麗沿江,是一項政治命題,也是發展考題,更是民生考題。只要全市上下全域謀劃,系統推進,繼續攻堅克難,繼續苦干加實干,一定可以實現長江南通段的又一個“滄桑巨變”,打造成為又一張城市嶄新的靚麗名片。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