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化邁出新步伐。
治國之要,首在安民;安民之要,重在務農。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復蘇仍然脆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為繁重艱巨。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著力解決好“三農”工作問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端牢中國“鐵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步入“十四五”時期新發展階段,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飯桌上的豐盛”既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是滿足美好生活向往的“標配”。一方面,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戰略,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在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上下功夫、見成效,確保中國“鐵飯碗”裝滿中國糧,讓人民群眾在倉廩殷實中挺直腰桿。另一方面,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現代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等,多措并舉切實穩住糧食生產,以千鈞之力守牢“大國糧倉”,推動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
鍛造人才“主力軍”,打造“三農”強勁引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要建立剛柔并濟的引才機制,暢通選才渠道,精準引進一批發展急需、群眾所盼、有真材實料的“三農”工作優秀人才,著重培育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金鳳凰”,不斷壯大“三農”人才隊伍,以人才“量變”推動鄉村振興“質變”。同時,要全面激活駐村干部隊伍活力,健全鄉村人才作用發揮機制,不斷探索鄉村人才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激勵人才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扎根鄉村奉獻,用實干與擔當奏響鄉村振興最美旋律。
激發產業“新活力”,繪就美麗鄉村藍圖。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落腳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基本前提。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一方面要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各個領域,積極探索農產品加工、勞務服務、鄉村旅游等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優勢及旅游資源,做強鄉村旅游和紅色旅游,念好“綠色經”,吃好“生態飯”,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描繪美麗富裕鄉村新畫卷,助力“三農”工作邁出新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強產商深度融合發展,創新“黨員+電商+農戶”結對幫扶機制,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營銷方式,通過組織引領、人才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推動產商融合、拉伸富民產業鏈,不斷拓寬強村富民的振興之路。
能否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關乎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讓我們凝聚起億萬農民的力量,共同譜寫“三農”工作新時代發展的華彩樂章,鄉村振興新局面也必將迎來更加明媚的春天。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