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韻
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南通市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現“通”享美好生活的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市力爭建成100個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居民滿意度達90%以上。(5月28日《江海晚報》)
未來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什么樣的?《南通市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現“通”享美好生活的實施方案》為我們描繪了“推門遇見美好生活”的幸福圖景: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社區商業便利化、標準化、數字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讓通城百姓“通”享美好生活。
細細讀來,這讓我們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今后轉角不一定遇到愛,卻能遇到咖啡店或便利店。尤其是隨著小區提質改造、城市有機更新的不斷推進,喚回一些“小修補”的店鋪和從業者,滿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車、配鑰匙、改衣服等便民服務。應該說,這些“小修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是市民生活中的剛需,城市生活有了這些接地氣的便民服務,才更有人間煙火氣。無論是城市提質,還是老舊小區改造,不能一味強調破舊立新、高端配套,不能把高品質生活就等同于大商場、高消費,讓原有的縫紉鋪、維修店等小店鋪回歸生活,恰恰是填補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空缺。
每一個具體生活場景的便利度,直接關系到城市的宜居度,直接關系到市民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感。讓市民能夠享受到一刻鐘內的方便生活,便民生活圈針對社區生活設施建設的“痛點”而來,直奔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小細節”里有“大民生”。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便民生活圈的打造,不僅僅是帶來生活上的方便、快捷,更是蘊涵著一種生活的溫度,一種濃濃的“人情味”。“圈”雖小,卻五臟俱全,在細節處、在無聲處、在肌理處,更能彰顯出一座城市的品質。充分踐行“人民至上”的重要理念,不斷優化空間布局、補齊設施短板、豐富商業業態、壯大市場主體、創新服務能力,努力帶給居民妥帖的便利度和舒適感,城市就會更有溫度和魅力,也才會更具發展潛力。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