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也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我國糧食安全新戰略發軔于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對新時期糧食安全戰略進行了系統闡述,強調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他告誡,“要牢記歷史,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癥,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一系列糧食安全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 , 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糧食安全被擺在了突出位置。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播下的種子,就是播下豐收的希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種業取得了豐碩成果。無論是江西省針對種子產業化中需求緊迫且缺口較大的崗位,提出校企聯合培養、委托培養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培養模式;還是貴州省強化基礎研究能力,完善種質資源的利用規范,為種業企業研發提供素材的同時杜絕不必要的資源外流。這些舉措無一不展示了我們保障糧食安全的態度和決心。隨著越來越多的好種子播撒大地、破土而出,讓億萬農民收獲好收成,讓我們的飯碗端得更穩。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是提升收糧效能、幫助農民增收的題中應有之義。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技技術提升,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凡此種種,都需要向科技要生產力。在河北辛集市,玉米單產提升工程試點縣積極推廣適度密植、高質量播種、一噴多促等多項關鍵增產技術,玉米種植密度超過常年800株以上;在永州零陵區大力推進智能化、信息化農業新科技的廣泛應用,大生農業綜合體項目實現了從種植到管理的5G全過程覆蓋,曾經的野嶺荒山如今已成為優質農產品出產的金山銀山;在海南東方市,科技賦能讓“小菌”也有“大”能量 ,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的繡球菌生產過程全部采用智能數字化控制,率先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走好糧食豐產路,鼓起群眾口袋子。在幫助農民增收的各環節多想一步、想多一層,才能讓農民種“明白糧”獲“舒心糧”。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國正不斷做強農業“芯”,端牢“糧食碗”,讓我們行穩致遠更有底氣,也更有保障。(許樂妍)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