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衛芳
據《江海晚報》報道,近日,南通市反詐中心通報全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最新工作情況。上個月,南通保持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數、案損數持續下降,破案數、抓獲數持續上升的良好態勢。
眾所周知,電信詐騙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近年來,各地電信網絡詐騙愈演愈烈,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法也不斷翻新,許多受騙者深受其害,輕則被騙數千上萬元之多,重則被騙得傾家蕩產。可以說,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社會的一大“毒瘤”。
我市電信網絡詐騙破案數、抓獲數持續上升的良好態勢,使得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囂張氣焰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但要從源頭鏟除滋生違法犯罪的土壤,還需乘勢而上,久久為功。首先,電信部門不妨通過技術的力量,從源頭上采取號碼識別、號碼銷號等辦法,讓電信詐騙電話“撥不出去”“打不通”,從而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為。其次,公安部門應連續出擊,進一步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通過運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加強與銀行、網絡監管平臺的合作,推動精準預警勸阻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不斷提升電信網絡詐騙治理效能。宣傳教育也需要跟進。相關部門不妨借助媒體力量,加強對廣大市民網絡詐騙犯罪行為的宣傳和教育,以身邊的典型案例加以警示,持續深化預警宣防,形成全社會全域化反詐體系。此外,銀行也應擔負起幫助客戶明辨是非的職責,銀行員工要成為有心人,借助業務“慧眼”,對匯款數額巨大且有躊躇行為的客戶,不妨采取“多問一句”的方式,辨別客戶是否陷入電信網絡詐騙騙局,幫助客戶減少損失,避免上當受騙。“全民皆兵”機制格局的建立勢在必行,公眾也應積極參與。廣大市民應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對電信網絡詐騙相關識別知識的學習,做好保護個人信息,轉賬匯款多核實,不隨意用手機掃不明渠道的二維碼。
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事關人民利益,有利于社會大局穩定。只有全社會通力協作、綜合治理,才能做到“事前發現、事中阻斷、事后打擊”,護住老百姓的錢袋子。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