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11月24日,以“河流匯聚可持續未來”為主題的2023長江文化南京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論壇圍繞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商河流文化、生態、經濟、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長江文化南京論壇是一次集合式的成果展現,不僅搭建全流域長江文化的共享展臺,更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長江生態保護和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推動河流文明的交流互鑒,讓長江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敘事符號被廣泛認知認同。
江蘇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省份,岸線長、人口多、經濟占比大,在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江蘇要勇擔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明確要求江蘇積極參與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當萬里長江邂逅“水韻江蘇”,便生發出江河相匯、江城相依的美好圖景。江蘇大力培育了富有長江文化內涵的精品線路和優質旅游產品,不斷促進優質文旅資源向優質文旅產業轉化,推進長江黃金旅游帶建設。長江和大運河一橫一縱構成了江蘇的文化坐標軸。立足長江江蘇段的悠久歷史,努力讓長江文化成為江蘇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顯著標識,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河流是一個國家標志性文化符號,也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河流作為重要的生態屏障與經濟紐帶,其高質量發展關乎全球可持續未來。江河保護任重而道遠。河流哺育了城市,是文化遺產和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取得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東流”美景重現。2023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59萬億元,在全國占比46.8%,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大江奔涌而壯闊、文明浸潤而雋永。長江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中國長江流域在人類起源、中華文明孕育、中外文化融匯交流進程中,留下了豐厚的資源。長江是最為國際社會知曉的中國符號之一長江萬里,最偉大的業績是將萬水千山化為共同能量。長江以萬里綿延和千年奔騰演繹了中華文明之道,生生不息傳承演繹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浩蕩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不斷寫就生態建設、文明交融、創新發展的故事,奠定了中華文化自信自強的根基。近年來,長江沿線省市在抓實文化遺產研究保護、賦予可持續發展生命力。
揚子江畔中外大咖共話大河未來,推動長江文化更好育民、惠民、利民。長江之水萬古奔流,千年文脈生生不息。展望未來,打好新時代的“長江牌”、發好“長江力”、唱好“長江歌”,深挖長江文化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沈捷)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