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11月24—25日,2023長江文化南京論壇在揚子江畔舉行,數百名海內外嘉賓齊聚,熱議大河燦爛文明,共論大河發展之道。
對江蘇而言,這是一場以長江為主場的“外交”,在這里,綠色發展、文明、數智化等一系列書寫長江的論壇密集開展,掀起一場場“頭腦風暴”,讓世界從江蘇看見長江變化,從長江變化讀懂中國文化。
水脈、文脈、國脈大一統,人類逐水而居,文明緣水而生。從唐古拉山奔騰而下,長江一路浩蕩萬里,在奔流入海前,孕育滋養出一片富庶水鄉,造就了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這就是江蘇。依江而生,全省八成生產生活用水取自長江,內陸水域面積占比居全國之首;緣江而興,以占全國1%的陸域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10%以上的經濟總量;因江而美,南京、揚州、南通等沿線八城,山川俊秀、文脈綿長,人文鼎盛與江天勝景交相輝映。盡管江河湖海齊全,但長江卻是江蘇最深沉、最可持續、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底色,賦予了其江城相依、江河相匯、江海相融的鮮明特征。
一江碧水,一派新貌。多年前,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對文明的發展帶來了新挑戰,人類、城市與河流的關系成了“老大難”。如今,江蘇“騰籠換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從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到加快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等,始終堅持探索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污染退;高端進、低端退……優質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正隨著江蘇域內一江碧水奔涌向前,敘述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故事。
以水為媒,講好長江故事,讀懂文化中國。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深入推進,人們從長江文化中汲取了奮進力量與發展后勁,正向世界展現出新時代大河文明的東方傳奇。為進一步講好長江故事,江蘇將擔負起光榮使命,奮力走在前、做示范。立足長江江蘇段的悠久歷史,不僅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在心里傳承好長江文化,著力挖掘長江文化中最能引人共鳴的、永不過時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讓長江文化成為江蘇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顯著標識,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長江正輝耀于東方。文化,在這里日積月累、推陳出新,文明在這里迭代遞嬗、蔚為大觀。愿大家都能在這場“長江外交”里,看見長江變化,讀懂文化中國,展現東方傳奇!(陳佳杰)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