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江蘇如東近年來大力發展以風電、光伏、LNG等為主的綠色能源產業,著力構建集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綠色能源產業體系,努力把如東打造為江蘇灘涂光伏先導區、長三角LNG重要集散地、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實現了綠色能源產業由弱到強的華麗蝶變。全年支持江蘇三分之一以上天然氣供應、向華東電網輸送超百億千瓦時電能……一幅千億級綠色能源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景圖正在南黃海之濱徐徐鋪展。
風勁潮涌 鏈式發展提升產業能級
從近岸邁向深海,隨風而動的巨大的風車晝夜不息,不見盡頭。作為如東海域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場,亞洲首座柔性直流海上風電場265臺風機每天能“吐”出904萬度電,大約可滿足4000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
從2002年起,如東利用沿海風力資源富集區的優勢,著力推進風電資源開發,先后建成龍源、華能、三峽、國家電投、中廣核、國信等30座風電場,總裝機規模563萬千瓦。在如東86公里的海岸線上,共矗立著上千架風電機組。一年四季的海風,“吹”來用之不竭的綠色能源。
多年運營,多年探索,目前如東已實現從風機整機及配套設備制造,到風電技術研發、風電場運營維護,目前,如東新能源產業鏈持續鍛強補齊。乘著“雙碳”東風,如東正全力打造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城,進一步塑造發展新優勢。近日,遠景如東智慧能源產業基地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洋口鎮,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規劃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海陸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基地,計劃今年底開工,明年投產,滿產后年生產海陸風電裝備300臺套,年產值約20億元,同時,還將協助如東共建零碳產業園。二期建設智能風機大部件產業基地,計劃明年開工,2025年投產,滿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10億元。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如東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實現跨越發展,1-9月份,全產業實現應稅銷售745.13億元,稅收13.8億元。
從“高原”攀向“高峰”,如東搶占新能源產業新賽道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完善的產業配套。近年來,一批企業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在優勢基礎上開拓“新業務”,更加精準地強鏈補鏈延鏈,全力打造一批經濟增長新引擎。
眼下,從“資源開發”到“裝備制造”再到“綜合利用”,一條清晰的“鏈式”產業發展路徑呼之欲出——以資源帶投資、以投資促產業、以產業推轉型,將綠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潛力,全力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和以海工裝備為重點的先進裝備制造業以及新興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風能涌動,潛力無限。如東力爭到2030年,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聚光蓄勢 陽光版圖持續擴容升級
11月23日15時08分,華能江蘇如東200MW漁光互補發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此外,同樣位于如東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萬畝漁光一體基地的通威漁光一體四期65兆瓦項目也已建成,并實現全容量并網。至此,如東光伏裝機規模達80萬千瓦,累計并網發電超63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182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560萬噸。其中,今年以來,發電量已達102.7億千瓦時,全年將突破140億千瓦時,占全縣全社會用電量的160%。
如東地處黃海之濱,地質條件穩定,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也十分富集,得天獨厚的灘涂資源為如東探索“光伏+漁業”提供了廣闊舞臺,成為眾多光伏能源開發企業的青睞之地。在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萬畝漁光一體復合項目十分壯觀。該項目由通威漁光一體化項目、華能200兆瓦、華潤200兆瓦、中廣核200兆瓦4個單體項目組合而成,全容量并網后,年上網電量超7億千瓦時。2015年,通威集團在如東投資建設了全國首個“漁光一體”光伏電站,開創了“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一體模式先河。該基地歷經四期建設,目前已經平穩運行了7年多,累計實現上網電量超3億千瓦時。此后,華能200兆瓦、華潤200兆瓦、中廣核200兆瓦3個單體項目相繼落戶,組合而成的如東外農萬畝漁光一體復合項目為如東綠色能源示范城“陽光版圖”帶來了新一輪擴容。
“立足‘雙碳’目標,如東將繼續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優勢,在光伏項目方面,加快推進國華400兆瓦灘涂光伏、天楹200兆瓦灘涂光伏兩個項目的前期工作,并于明年開工建設,力爭2030年全縣光伏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規模。
氣連萬家 全國最大的LNG樞紐基地呼之欲出
連日來,位于洋口港陽光島的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二期接收站項目現場一派忙碌景象。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兩座20萬立方米LNG儲罐已建成,二期接收站工程全面開工。整個項目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投產。作為江蘇省自主投資建設的第一個接收站項目,也是江蘇目前唯一的LNG儲運調峰項目,該工程投運后,最大日供氣量可達6000萬立方米。此外,去年9月開工的協鑫匯東LNG接收站項目兩座20萬立方米的LNG儲罐外罐施工也已基本結束。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可外輸天然氣42億立方米,實現營業收入約12億元。同時接收站還可以進行LNG貿易,預計每年的貿易額在200億元。
眼下,洋口港陽光島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碼頭船來船往,來自卡塔爾Q-MAX型LNG運輸船“莉比莉婭”順利靠泊洋口港陽光島LNG碼頭,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全面進入為期5個月的高負荷“送暖”模式;江蘇國信、協鑫匯東、華潤燃氣等3個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加上已經投運的中石油,3平方公里的陽光島上將集聚4座LNG接收站。近年來,如東陽光島不斷集聚中石油、國信、協鑫、華潤等一眾能源領域領軍企業,瞄準千億藍海LNG產業,加快強鏈及產業配套建設,強勢引領“能源艦隊”完成產業整合。預計到“十四五”末,該島年接卸LNG能力將突破2200萬噸。
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的如東洋口港,于2011年5月24日接卸首船LNG,正式開啟海上“能源絲路”。截至目前,已與“一帶一路”上的卡塔爾、澳大利亞、俄羅斯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LNG資源地建立了通航關系,累計接卸液化天然氣超5400萬噸,能夠常年支持江蘇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供應,是全省重要的“能源供給站”。
洋口港因其能源樞紐的功能定位而分外繁忙,每隔幾天,便有一艘LNG巨輪沿著“新絲路”運來數萬噸清潔能源。如東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既是應對能源緊缺的現實需求,也是順應能源結構轉型的大勢所趨。四座LNG接收站全部建成后,陽光島將成為全國最大的LNG能源保供中心,可全面助力江蘇乃至華東區域的能源結構調整,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作出更大貢獻。在LNG領域,如東已建成長三角規模最大、保障能力最強的清潔能源樞紐基地,今年以來,如東口岸進口LNG560萬噸,進口額約287億元。
面對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新一輪風口,如東將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建設,力爭到2030年建成全國最大的LNG樞紐基地,新能源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產業銷售突破1000億元,每年送出清潔電力超400億千瓦時。
(萬璐璐 朱海城 )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