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在今年外出賞花踏青大軍里,提花緞盤扣外套配牛仔褲、針織開衫配上馬面裙……“新中式”穿搭分外亮眼,成為春日時尚新寵。“新中式”的再次升溫,讓大眾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血脈覺醒”的力量,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新中式”的走紅,絕非一日之功。一直以來,中國傳統服飾都不乏擁躉。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景區內,游人如織著漢服等打卡;在歐洲等國外街頭、校園內,隨處可見馬面裙的身影;乃至在紅毯、秀場等活動中,也不乏有明星將其作為“戰袍”,盡顯兼容并蓄的國風魅力……順時應勢,“新中式”火起來的背后,是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積淀,更是當下人們與日俱增的文化自信,進而讓“中式美學”煥發時代光彩。
“新中式”的“新”于傳統中式而言,是在有創新、有新意的同時涵括傳統、東方、國風之意蘊。既有新時代的時尚、潮流元素,又能詮釋中式美學的“內斂外放”,精致規整展現東方婉約之美。它就如一扇窗,打開了人們對傳統文化了解的新渠道。各類盤扣、刺繡、釘珠、對襟、水墨暈染、提花面料等東方元素被加以運用,宋錦、杭羅、香云紗等非遺面料走入日常生活,瑞草、八寶、八吉祥等圖案的美好寓意被人熟知……傳統文化元素歷久彌新的魅力不斷凸顯國人獨特的審美傾向。不僅是服裝,家具家裝、餐飲、美妝時尚等領域紛紛添加中式元素,同樣受到消費者青睞,漢服等各類企業也因此蓬勃發展,目前我國現約有5800家漢服相關企業,2023年曹縣漢服銷售額突破70億元……消費者與市場雙向的奔赴,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的創新融合的無限可能。
簡潔明了、優雅低調,“新中式”的風頭正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盡管“新中式”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在熱度上升的同時要杜絕產品嚴重同質化、盲目跟風等問題,加強市場監管,出臺激勵機制,積極推動“新中式”市場良性發展,避免產品良莠不齊;同時,各個企業更要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不要總想著走捷徑、賺快錢,杜絕抄襲、價格虛高等,在市場熱度面前,要保持定力和理性,關注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提升工藝設計水平,挖掘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尋新之余不能忘本,將傳統文化的氣韻與精髓更好地體現在產品之上,進而推出一批批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品牌。
立足時代之新,闡發傳統之美,在歷史長河中,還有更多類似“新中式”的文化瑰寶待我們拂去歷史浮塵,煥發新生。(季銀萍)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