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54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上午11時,神舟十八號3名航天員將在這塊中國航天事業和“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發祥地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央廣網)
從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到2003年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從1999年中國發射升空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到2008年中國航天員翟志剛完成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從1984年中國發射第一顆通信衛星到2024年中國發布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一次又一次地自我突破,一次又一次地創造歷史,都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都離不開中國航天人奮楫篤行、臻于至善的追求。
航天事業作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與科技實力的綜合體現,與各行各業息息相關。在建造航天重器過程中,將會帶動高精尖的新技術與新材料,聯系機械制造與通信等多領域;在太空實驗室,“太空南瓜”等航天育種搭載實驗聚焦糧食安全與生命科學等領域變革;甚至宇航員身上使用的骨丟失對抗儀,能顯著改善骨質疏松癥等民生醫療問題。故而,建設航天強國是必然趨勢,是國家自強自立的必然發展要求。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艱巨的、長期的,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是寶貴的、可敬的。面對薄弱的技術力量、匱乏的物質條件、簡陋的試驗設施、空白的實操經驗,我國第一代航天人依舊克服困難、自力更生,孕育出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所展現的堅定理想信念與崇高精神境界,令中國航天事業初心如磐的精神基礎薪火綿延;載人航天精神磨煉出一批批篳路藍縷的航天人;探月精神激發航天人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新時代北斗精神提醒著中國航天人以國立本、以魂助業。
“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是中國航天日的設立初心,旨在激發全民對航天事業與科技事業的支持與熱愛,不斷提升國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功,離不開國家堅持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道路的決策,離不開櫛風沐雨的中國航天人,離不開葳蕤蓬勃的中國航天精神。建設航天強國,不止需要設施、科技等資源,更需要國人對中國航天精神加以繼承與弘揚,深入挖掘航天精神的育人作用,筑牢科技自信的思想根基,保證航天的“下一代們”無窮無盡。
回頭望,輕舟已過萬重山;向前行,前路漫漫亦燦燦。中國航天事業是一部見證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史,一路走來披荊斬棘卻也春華秋實。新征程上,時刻保持踵事增華、踔厲奮發的姿態,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必將邁得更大、更遠。(吳佳琳)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