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奔月去,再赴廣寒約。2024年6月2日清晨,嫦娥六號成功著陸月背,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中國人的星辰大海之夢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回望二十載,探索太空路。1978年,美國向我國贈送1克月球巖石樣品,我國科學家靠著別人的“二手資料”開展科學研究,而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高速推進,這樣的尷尬早已日月換新篇。2004年1月23日,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獲批立項。二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和科學家推動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后成功奔月,嫦娥三號著陸虹灣,嫦娥四號降落月背,嫦娥五號實現采樣返回,嫦娥六號即將“蟾宮挖寶”。中國探月工程20年,是我國航天史上蕩氣回腸的20年,嫦娥六號的成功著陸,不僅讓中華兒女充滿期待、倍感自豪,也讓世界為之矚目,驚艷于中國探月工程的步履鏗鏘、成果豐碩。
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從初探月宮到詳細勘察,從月面巡視到月背探秘,從遙感觀測到取樣返回,探月工程六戰六捷、連戰連捷,一次次勇于突破的探索,為中國探月工程達成了人類首次月背著陸等多個國際、國內“首次”的里程碑,這為下一步建立月球科研站和載人登月打下了堅實基礎。銳意創新是中國航天人在未知領域挑戰自我、實現突破的關鍵所在,他們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勛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進一步增強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朝著宏偉藍圖闊步前進,具有重要作用。
高速進行時,激蕩新產業。月球不僅是人類走向深遠空間的前哨基地和試驗場,在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與發展方面也顯現出巨大的能量和價值。20年探月路上,多項航天技術成果應用到國民經濟各領域,推動特種裝備、先進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集群和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物聯網、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智慧產業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相信等到中國探月工程50年時再來回望,其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效應將會更加顯著。
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中,中國探月事業發展寫就了壯美篇章,也必將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上飛得更遠,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貢獻力量!(曹毓浩)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