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鮮聞播報 即時發布 視頻直播 圖說南通 理論圓桌 江海評論 財富天地 熱點專題 通知公告
      首頁 > 民生 > 正文

      一個個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如東方凌墾區“落地開花”?——“不毛地”變身“新糧倉”

      2024

      10-30

      09:44

      來源

      南通網

      分享

      28日,如東栟茶方凌墾區內,南京農業大學試種的甘薯開始采收、采樣;省農科院稻油輪作項目播種的油菜籽已發芽出面;省農業農村廳農技推廣總站與南京農業大學委托試種的3種耐鹽水稻陸續收割結束。“經過10多年的綜合治理,墾區現有3000多畝土地土壤含鹽量穩定在2‰至6‰之間,適宜開展多場景技術應用和多品種作物適應性研究。”墾區負責人沈志榮告訴記者。

      4年多來,除了袁隆平“海水稻”團隊來此開展“海水稻”試驗示范種植并刷新全國高產紀錄外,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也先后在方凌墾區開展了鹽堿地降鹽提肥改良技術,以及耐鹽水稻、有機甘薯、稻油輪作等作物栽培技術攻關,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短短數年間,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已變身成高校院所的“技術孵化基地”。

      十年綜合治理 助力破“堿”重生

      仲秋時節,萬物豐茂。28日下午,走進方凌墾區,隨處可見已經收割完成的稻田,田地里整齊排列的稻茬,無不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很難想象,5年前這里還是貧瘠的“農業荒漠”,如今,水稻、小麥、油菜、甘薯等作物四季輪作,處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這樣的改變主要得益于墾區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綜合治理。

      方凌墾區是2011年由沿海灘涂匡圍而成的,如東裕隆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包后做過取樣調查,當時的土壤含鹽量高達20‰。“那時的土質情況概括起來就四個字——鹽、板、沙、瘦,任何農作物都無法生長。”沈志榮介紹,2012年起,公司開始推進鹽堿地改良項目,初期主要采用“以水壓鹽法”,通過大水漫灌,將土壤中的鹽離子稀釋并帶到土壤耕作層以下,之后種植“吃鹽植物”田菁來進一步降低耕層土壤鹽分,并在其長到一定高度后,整株翻壓作肥料,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以田養田”、治理鹽堿地的目的。

      從“寸草不生”到“荒草叢生”,裕隆昌公司用了7年多的時間,“真正讓這片土地破‘堿’重生的,是揚州大學探索出的濱海鹽堿地降鹽提肥技術。”沈志榮說,2019年,揚州大學“滄海桑田”科技服務團隊入駐方凌墾區后,從工程改良、生物改良、農藝改良和化學改良等4個方面提出了適用于濱海鹽堿地的10余種方案,為方凌墾區“量身定制”了一套降鹽提肥技術體系。經過多年系統的治理,目前,方凌墾區3000多畝土地已能夠種植小麥、水稻等常規作物,部分地塊土壤鹽分降低至1.5‰,有機質含量提升至25克/千克左右。

      多種適應性研究 向土地“要效益”

      經過6個多月的生長,方凌墾區的有機甘薯迎來收獲季。“今天采收的是密度實驗小區,品種為西瓜紅,一共采集了80個樣品,將重點分析比較兩個密度處理:株距15或25厘米的產量情況。”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污染物管控與修復崗崗位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陳亞華介紹,今年還設置了病蟲害生物防治、直立生長、不同壟寬等多種組合實驗,目的是篩選出一套適合鹽堿地種植甘薯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依托方凌墾區的濱海鹽堿地,陳亞華團隊已連續6年進行鹽堿地有機甘薯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探索,并將實驗結果應用于鹽堿地生產實踐。“去年試種的‘濟薯26’畝產量能達到萬斤,今年,我們選擇了市場認可度更高的西瓜紅、哈密、煙薯25、絲滑等品種試種。”陳亞華說,從當前的采收結果來看,當西瓜紅種植密度為5500—5600株/畝,株距為15厘米時,畝產可達7326斤,是可以獲得較高收益、推廣應用前景較好的配置組合。

      除了南京農業大學的“紅果果”收獲喜人,省農科院在方凌墾區實施的稻油輪作示范項目也取得了不錯進展。眼下,前茬水稻已全部收割結束,50畝的試驗田被分成數個實驗模塊,分別播種了不同品種的油菜。“我們的目標是篩選出耐鹽堿、周年茬口適宜的水稻、油菜品種,在中度鹽堿地上實現水稻和油菜接茬輪作,一田雙收。”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艷介紹。

      事實上,自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選中方凌墾區建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以來,該地已先后示范種植了“超優千號”“創豐優絲苗”“飼油2號”“寧香粳9號”等數十種耐鹽作物品種與常規優質粳稻,其中,水稻單產由原先的每畝約250公斤,增加至2023年500畝平均單產超過650公斤,有效激發了鹽堿地作為“潛在糧倉”的價值。

      高產栽培技術 鹽堿地成功逆襲

      18日,方凌墾區220畝“海水稻”開鐮,省農業農村廳農技推廣總站與南京農業大學委托試種的3個水稻品種平均畝產超過700公斤,基本達成適應性試驗目標。

      “多年來,我們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有效對接,引入了一系列前沿高產栽培技術。”如東縣作物栽培站站長於永杰介紹,今年,通過技術應用,他所領導的團隊成功讓雜交粳稻在鹽堿地上展現出了高產潛力。

      從白花花的鹽堿地逆襲為豐產高產的“新糧倉”,方凌墾區加速蛻變的背后,是一個個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落地開花”的結果。在水稻種植方面,如東技術團隊引入硬地硬盤育秧、“水稻主產區精確定量栽培”、“多熟制地區水稻機插栽培”、“水稻機插側深施肥一體化”、超高產肥水高效運籌以及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一系列栽培技術,實現了系列科研成果在鹽堿地上的精確組合應用。有機甘薯方面,陳亞華團隊依托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各崗站資源,不斷探索集成“優良品種+地膜覆蓋+膜下滴管+病蟲害綠色防控+無公害種植”高產栽培技術,讓耐鹽堿、耐旱的甘薯成為高效利用和改良濱海鹽堿地的新“良種”。稻油輪作方面,省農科院應用集成高產減排省工節水栽培技術,為鹽堿地大規模推行輪作法積累了數據支持。

      “方凌墾區改良田的含鹽量各不相同,在這里可以開展各類耐鹽品種和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我們也希望更多的高校院所能將這里當作‘技術孵化地’,不斷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沈志榮說,墾區也將全力做好后勤服務保障工作,為鹽堿地現代農業成套技術開發提供有力的土地資源支撐。

      記者 徐書影


      [編輯: 張姮 ]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网|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字幕|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