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彭軍君)記者從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9月我市印發《南通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4年修訂版)》,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我市最早于2013年印發《南通市大氣污染預警與應急處置工作方案》,后于2014年印發《南通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并分別于2017年、2019年、2021年對預案內容進行修訂。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的指導意見》,對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規則、預警等級、區域應急聯動、應對效果評估等提出新要求。根據上述要求,我市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記者了解到,新修訂的《預案》將預警劃分為3個等級,由輕到重依次為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統一以日AQI(空氣質量指數,用來定量描述空氣質量水平的數值)為指標。根據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變化情況,按程序發布、調整、解除預警。其中,黃色預警:經預測,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續48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或接到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三角區域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經預測,日AQI>200持續48小時或日AQI>150持續72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或接到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三角區域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紅色預警:經預測,日AQI>200持續72小時且日AQI>300持續24小時及以上;或接到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三角區域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發布黃色預警時,啟動Ⅲ級應急響應措施;發布橙色預警時,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措施;發布紅色預警時,啟動Ⅰ級應急響應措施。
修訂前后有何變化?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應急組織體系方面,《預案》新增了3個應急處置參與單位。其中,市科技局負責先進適用科技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商務局配合做好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市場監管局負責加強對煤、成品油及涉VOCs排放的產品等的質量監管。在優化應急響應措施方面,《預案》新增4項減排措施,包括停止道路瀝青鋪設等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施工作業、主城區儲油庫分時段開展裝卸汽油作業等2項強制性減排措施,減少含揮發性有機物產品使用、強化公共交通運輸保障能力等2項倡議性減排措施等。
此外,重污染天氣期間,污染治理水平國內領先或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居民基本生活,符合相關文件規定的企業,可評為豁免企業,自主采取應急減排措施,既讓環保管理水平高的企業享受政策“紅利”,也讓持續提標改造的企業看到希望,促進全行業高質量發展。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