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一大早,在啟東市合作鎮四樓村的可元家庭農場,“90后”農場主胡可元帶領務工鄉親,下田采摘秋后第一批青收“甜豌豆”。“離田價兩塊多,20來畝豌豆已全被客戶訂購。”提起眼前這片曾讓他忐忑不安的50畝“邊角地”,如今他已是成竹在胸。
胡可元的50畝邊角農田,由10余塊散、亂、小、雜的田塊組成,僅是他另外承包的550畝高標準耕地的一個零頭,卻成了他收入的一個可觀來源。“今年已收兩茬,一‘早’一‘晚’青毛豆,連同正在采收的‘甜豌豆’,50畝小散田總收入不少于20萬元。”胡可元介紹。
2022年初,聽聞村里一種田大戶轉行,原本在上海開大貨車的胡可元便接手當上了“農老板”。550畝大田順利轉包,不少老年農戶又期待他同時包攬周邊50畝邊角農田。“路狹窄、難機收,高成本、不劃算。”但看到長輩們期待的目光,胡可元心一軟,依然以800元一畝的租金允諾。
這些零散田落到他手上,無異于捧上“燙手山芋”。如若同樣在這些分散農田種植傳統稻麥,肯定會虧了本錢。困惑迷茫時,村干部送來金點子:“何不將之開辟為‘副業田’,以經濟作物提升收入。”于是,胡可元拜能人為師,開始嘗試種植20畝晚熟青毛豆。深秋,這些毛豆推遲上市10來天,成功錯開了秋收農忙,畝均降本增收六七百元。嘗到甜頭,胡可元化愁為喜,邊角地變為新財源。
受晚熟青毛豆熱銷市場啟發,胡可元權衡利弊,最終將具備實用、高效特性的早、晚青毛豆和晚秋青豌豆作為“副業田”主推品種。“早熟青毛豆用的是生長期較短的‘開心豆’品種,晚熟青毛豆播的是耐低溫‘小寒黃’種子,秋豌豆引進的則是爽口清香的‘甜豌豆’良種。”胡可元介紹,早熟青毛豆6月夏收后采收,畝均收入超2000元,后茬辟出一半面積種植晚熟青毛豆,10月秋收前采摘,畝產再有2000元,另一半播種秋豌豆,采收時又恰逢干收黃豆與水稻收割空檔期。之后,再利用兩三個月冬閑間隙,產銷一定面積的葉菜增收。“一年三茬,茬口交替,錯開農忙、成本低廉,產量穩定、需求旺盛。”
通訊員 姜斌 田華 記者 陸薇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