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提升為民為企服務質效
“以前我們辦這些法律事務要跑很多部門,現在到這里‘一站式’就能解決,真是太方便了。”走進如皋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映入眼簾,法律援助、民商事仲裁、公證服務等窗口井然有序,前來尋求法律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對這里的便捷服務贊不絕口。
去年以來,如皋不斷夯實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深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助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著力完善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如皋特色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新路徑。
夯實“硬支撐”
平臺建設從“有”到“優”
以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為牽引,如皋市司法局不斷優化和規范市級“一站式”平臺建設,整合11項法律服務職能入駐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截至目前,如皋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線上服務2178人次,線下咨詢3274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27件、公證2450件。
同樣優質的服務在各鎮級平臺也能享受。“我只需要帶上身份證,點擊要咨詢的問題類型,就能得到及時回復,還能約見律師,真是省時又靠譜。”城南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外的“無人律所”前,市民劉先生通過遠程視頻與律師進行溝通交流,申請了法律援助。
此外,如皋還在全市村(社區)配備了190名法律顧問,并培育了2475名“法律明白人”,真正實現了村(社區)法律服務從“有形全覆蓋”向“有效全覆蓋”提升。
鍛造“新供給”
法律服務觸手可及
“不用來回奔波,就成功解決了家中老屋的產權問題,真是太方便了。”近日,遠在深圳工作的丁先生,因工作繁忙來回不便,遂通過老家搬經鎮的社群咨詢律師顧問,并借助搬經鎮的代收協辦服務,圓滿完成了事務辦理。
這樣的便利,源自如皋市鍛造的法律服務“新”供給。為切實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可及率,如皋市司法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力求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打造線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為群眾提供精準的法律服務導向與指引,同時法律顧問通過社群提供法律咨詢,及時回應群眾疑問;另一方面,線下推動鎮街開展代收協辦服務,并在多部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打造“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確保群眾能夠享受到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全面提升群眾獲取法律服務的可能性、有效性和便利性。
“有了這張聯系卡,以后遇到法律方面的問題,打個電話就可以解決,真是太省事了。”近日,石莊鎮石莊社區某超市前,李紅正興奮地與鄰居分享著她的新發現。
李紅口中的聯系卡,正是如皋市司法局新分發的公共法律服務便民聯系卡。一張張聯系卡,明確標注了服務中心聯系人信息及服務事項,覆蓋公證、法援、行政復議等10項便民內容,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律服務就在身邊,真正實現了法律服務“零距離”。
織密“服務網”
助企益企多線發力
“我們現在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但周邊有幾個老住戶老是找麻煩,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工作的開展。”前段時間,如皋市司法局法治服務團對轄區內一家生產預制水泥管道的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時,企業負責人張某眉頭緊鎖,道出了當下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
了解情況后,法治服務團成員決定為其提供專門法治服務。當天,他們就兵分幾路開始了工作。找出癥結所在,經過一番努力,舉報人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停止了無端舉報,企業的糾紛實現了“就地化解”。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如皋市司法局通過建立重大項目法律服務工作專項機制、組建市政府法律顧問及法律服務人才庫等措施,積極為重大項目提供專業支持;依托“律動皋城·同企連‘支’”活動,持續開展“產業鏈+法律服務”活動,打造“共建、共創、共享、共贏”的律師公益服務新生態,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加貼心、專業的法律服務,助力法治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隨著“走出去”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中國企業“出海”步伐不斷加快,企業在海外投資、跨國貿易等方面面臨的法律風險和挑戰日益突出。為此,如皋市司法局積極拓寬涉外法律服務合作領域的發展空間,為“出海”企業打造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通道。
“我們籌備在柬埔寨設立海外法律服務部,為如皋企業在東南亞的投資、貿易等活動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助力企業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穩健前行。”江蘇敏政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冒月建說。
通訊員 吳青青 朱旭 記者 陳嘉儀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