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后巷的保潔員多了,道路上的灰塵少了,綠化帶的垃圾不見了,河道岸坡清爽了,我們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昨天家住崇川區和平橋街道轄區的市民王敏高興地說。
去年,南通市以推動城鄉保潔提標為目標,提出推行一體化保潔管理模式。崇川積極落實,率先在和平橋街道進行試點,并陸續推廣到狼山鎮、學田、秦灶等街道。通過將背街后巷、河道岸坡、綠化游園等所有公共道路、公共場所保潔交由專業環衛負責,統一作業主體和標準,合理配置作業人員,優化作業方案,做到日常保潔到邊到底,實現市容環境的“變臉煥顏”。
專業力量“一把掃帚”掃到邊
上月20日清晨6時許,晨曦微露,興環環衛負責西南營歷史文化街區衛生保潔的魏德遠與王德貴兩名搭檔,身穿橙色工作服,來到街區最西頭的垃圾分類房,打掃垃圾桶、清掃地面,開啟了一天的保潔工作。
一輛三輪垃圾收集小車、一把掃帚,這是兩人的作業工具。每天上午6點到10點,下午2點到5點,他們會騎上小車,穿梭于街巷中,清掃石板路、打掃公廁、傾倒垃圾,“一條龍”式作業,“但凡在這個范圍,哪里不干凈,我們都會處理。”魏德遠說。
西南營歷史文化街區屬于公共開放空間,街巷多,公共衛生間也有十幾個。之前這里的衛生保潔,路面由社區聘請的保潔員負責,衛生間和垃圾傾倒由興環環衛安排環衛工人負責。“不是一撥人,不好統一管理,衛生保潔情況并不理想。”和平橋街道濠陽社區工作人員透露,保潔員大多年齡偏大,工資報酬低,“保潔質量一言難盡”。
和平橋街道的背街后巷保潔質量堪憂并非個例。
崇川區所有背街后巷的環境衛生保潔,原來由各街道組織社區聘請作業人員實施,但因核定作業人員經費偏低,聘用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同時因街道無相關環衛保潔專業機械化設備,日常保潔作業僅滿足人工清掃和撿拾,作業時間和質量又缺少統一規范,導致各社區范圍內保潔質量參差不齊。
為全面提升城區背街后巷環衛保潔水平,去年7月,崇川區政府特意選擇了主城中心的和平橋街道率先進行保潔一體化試點,街道與興環環衛簽訂“委托保潔協議”,轄區背街后巷、河道岸坡、綠化游園,包括南大街商圈等,全部交由興環環衛承接,實現“一把掃帚”掃到邊。
人機配合提高作業質量與效率
上月20日下午2時許,端平橋菜市場東側路上,一名保潔員駕駛著一輛小型洗掃車,來回作業,在經過約1個小時的洗掃后,這條路面變得清爽、干凈。
位于和平橋街道的端平橋菜市場是整個崇川區最大的批發市場,每天的人流量特別大,周邊道路衛生的打掃壓力也較大,自從移交至興環環衛統一管理后,環境面貌有了明顯提升。
“考慮菜場周邊道路暢行的實際,我們采取錯時錯峰人機配合作業。早上一般都是人工清掃,下午人流量少后,再調配沖洗車與洗掃車進行道路洗掃、沖洗作業。”興環環衛相關負責人王生華介紹。
過去端平橋菜市場周邊道路,主要由頤和社區和濠西社區聘用的保潔員人工清掃為主。路面的油污等,由于沒有專業工具,得不到很好的處理,路面的塵垢,也無法及時清理。興環環衛接手后,除了安排保潔員常態化人工清掃,還專門配置了小型沖洗車、洗掃車等,破解以往的打掃難點。
記者了解到,和平橋街道保潔一體化,在作業方式上發生了明顯變化,實現了精細化深度保潔。
“我們充分整合街道現有符合年齡條件且身體狀態較好的保潔員,充實到現有保潔隊伍,目前有背街后巷保潔員16人、河道保潔員6人、南大街商圈保潔員32人。”興環環衛濠西所所長季小飛介紹,此外,在背街后巷稍微寬敞的路面,利用現有小型掃路車、5噸洗掃車、電動三輪沖洗車等小型機械化設備,充實作業力量。“人工+機械”,大大提升了保潔質效。
這種“人工+機械”作業方式,同樣用在了河道保潔上。興環環衛成立了由6名保潔員組成的河道保潔隊伍,配備安全救生衣,同時購置了6條保潔船、1臺掛槳機,全面負責街道轄區12條河道河坡的日常保潔。
孩兒巷路上的任港河,原先漂有不少浮萍。雖然之前社區也安排了保潔員進行打撈,但由于沒有常態化管理,沒有專業設備,“回潮”嚴重。自從交由興環環衛統一管理后,安排專人負責、定點巡查,還對保潔員進行作業培訓,實現了“水清岸綠”。
每天巡回作業確保保潔常態化
上月20日清晨5時30分許,南大街中央商廈門前道路上,保潔員姜志英手持掃帚,正在清掃人行道上的落葉和垃圾,看到街邊花壇內有垃圾后,又用垃圾撿拾器進行了撿拾。
在南大街商圈,與姜志英一樣進行衛生保潔的,還有另外31名保潔員。他們分區域,實行責任包干制。“一般而言,按照路段的長短以及保潔內容的多少劃分,譬如,環城南路,以南大街為界,就分成東西兩個區域,分別由不同的人進行保潔。”興環環衛南大街片區負責人高云介紹,“為解決原先沿街人行道、綠化隔離帶等保潔薄弱的問題,我們啟用了八步組合作業法,即一掃、二擦、三鏟、四掏、五禁、六撿、七收運、八沖洗,嚴抓人行道普掃和常態保潔質量,確保垃圾不落地。”
一體化保潔,關鍵在于建立統一管理的工作模式。興環環衛建立了分區責任包干機制。
“背街后巷,以社區為一個區域;南大街商圈,分路段為一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固定的人做衛生,也有保潔標準。我們還有監督檢查機制,每天去現場巡邏檢查,一旦發現哪里保潔不過關,立馬聯系到人、要求整改到位。”季小飛介紹,以社區為一個區域的背街后巷保潔時間分上午、下午兩個班次,共計7小時;南大街商圈包括主干道和背街后巷,保潔面積超2.5萬平方米,因此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個班次,保潔時長達15個小時。
起鳳社區內,有著以小吃聞名的起鳳街,人流量大,環境衛生一直比較令人頭疼。這次興環環衛在社區內安排了4名保潔員,3人專門負責日常道路、綠化帶等保潔,另外1人專門負責公廁衛生的打掃。“分工明確,衛生狀況明顯提升。”起鳳社區黨委書記紀捷說。
和平橋街道的試點,試出了城市保潔新模式、打造了城市新氣象。目前,崇川正陸續將這一模式推廣至狼山鎮、秦灶、學田等街道,通過“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優化作業方式,統一作業標準,實現精細化深度保潔,持續煥新城市顏值。
·陳靜·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