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市“會長牽手第一書記 同心共助鄉村振興”活動上又有16個助村幫扶項目簽約。該活動自去年10月開展以來,80家行業協會商會牽手結對98位“第一書記”,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土特產品銷售、專家人才牽引等,累計形成在談在建項目107個,預計投資總額近4000萬元。
“第一書記”們想方設法整合資源,會長們充分發揮資金優勢、市場經驗,通過優勢互補,合力帶動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直播帶貨,銷售渠道廣拓展
懷揣著為家鄉振興添磚加瓦這一樸素的想法,省委駐如皋市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辦公室主任鄧水平報名參加了兩屆鄉村振興掛職工作,“2024年6月起,我有幸被安排在出生地白蒲工作,也因此更加珍惜機會,一心為村、為鎮、為如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現任白蒲鎮黨委委員(掛職)、錢園社區“第一書記”鄧水平說。
鄧水平第一屆掛職時,雖然通過努力提高了村集體收入、提升了基礎設施,但總覺離預想還有些差距,有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所以接到全省‘千會牽手第一書記,聯村助推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的調研通知后,我瞬間覺得眼前一亮,感覺可以‘借力發力’”。
經過前期對接,鄧水平和南通市青年民營企業家商會黨支部書記俞佳麗,最終敲定了結對事宜。“一開始也有點蒙,但多次電話溝通后,又到白蒲現場考察,我們心里有了底。”俞佳麗說,商會里餐飲行業一行人參觀了三香齋茶干、蟹黃魚圓、白蒲黃酒及蒲濤優選助農直播間,最終決定結合如皋黑塌菜、黑豬肉、黑魚、白蘿卜、白菜、白米這“三黑三白”以及三個老字號農副產品,確定了“蒲濤優鮮 古韻稻香”農副產品配送項目。
鄧水平在白蒲還有一個“第一書記”電商直播帶貨項目,已經在社交平臺做過4次直播,近期打算開始帶貨。商會也想出分力,在俞佳麗的發動下,商會里有直播帶貨經驗的成員站了出來,“我們一起,把錢園社區、古鎮白蒲乃至如皋的特色農副產品推銷出去,尤其這個季節的黑塌菜、白菜,讓更多人品嘗長壽美食、愛上如皋、愛上南通”。
資源共享,村鎮資產被盤活
“姜橋村毗鄰353省道,區位優勢明顯,我們準備參股投入充電樁項目,不僅為過往的車輛提供便利,還將為村集體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合作共贏。”去年10月31日,在“會長牽手第一書記 同心共助鄉村振興”活動動員部署會上,南通湖南商會副會長郭銳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實際上,海安市大公鎮姜橋村“第一書記”王盛尋找“牽手”對象的過程并不順暢,“我在市中醫院工作,和商會沒有交集,雖然派出單位及市醫師協會都十分支持,但并沒有合適的對象”。他甚至自己在網上搜索、聯系商會,也沒有進展。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王盛在朋友圈刷到一位湖南朋友,“湖南人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敢闖敢拼、非常團結的形象,我趕緊發消息問南通有沒有湖南商會”。王盛不但得到了肯定的回復,正好湖南商會也在為跟誰“牽手”糾結,雙方一拍即合。
“我們湖南商會一直積極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這次有機會參與到鄉村振興的項目中,我們一定是積極響應的。”郭銳說,商會在姜橋村主要做了三件事:實地走訪摸清“家底”,找到了制約發展的“癥結”;對癥下藥開展項目合作,投資建設了服務驛站,并增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盤活資產、資源共享,“村里還有不少閑置的廠房、店面、辦公室,我們通過商會資源對接了一些企業,目前正在洽談中”。
合作穩步推進,王盛心里也漸漸有了底,“商會有大量的商業精英,實戰經驗豐富,這正是我們最缺乏的,他們的行業資源、人脈網絡、商業渠道,也能給村里帶來資金、技術、市場等各方面的支持。”王盛說,不久前,姜橋村在南通市區地鐵文峰站搞了農產品集市展銷活動,也得到了商會的支持,“‘牽手’活動意義重大,為我們駐村書記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巨大的支持。”
技術指導,種植效益大提升
去年8月海門區的結對動員會,是海門區悅來鎮萬忠村“第一書記”胡佳平和海門區悅來鎮商會會長黃海兵的第一次碰面。
會后,黃海兵組織會員單位,多次到村里實地調研,詳細了解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現實瓶頸,與村鎮黨委共同研究解決方案,“萬忠村是個純農業村,當時正在洽談一個中藥種植的項目,但對方一直猶豫不決。”黃海兵說,對方華恩公司是商會的友好單位,后經商會從中大力協調,最終這一中藥材種植項目成功落地。
據介紹,華恩在萬忠村的項目,一期簽訂了60畝的種植合同,企業投入資金50萬元,主要種植蒼術、何首烏、貝母等藥材,“第一輪33畝地已經完成種植,第二輪種植將于年后開始。”胡佳平說,項目對土地的需求量比較大,要求也比較高,村集體將土地進行流轉承包,向公司收取管理費用,穩定增加村營收入3萬元,老百姓流轉土地的收入也增加到700元一畝。
目前,除了華恩公司派來的技術指導,項目的其他用工都是本村村民,已幫助解決本村30余人務工問題,年增收6萬元,“二期我們計劃以村集體名義參股推進,發動村民參與,由華恩提供技術指導、包銷外售,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胡佳平說。
除了幫忙推進項目,悅來鎮商會還給村里拉來了贊助,“由上海青唐建筑公司出資,幫村里做了道路硬化、村莊亮化工程,老百姓直接受益的同時,也改善了村里的招商、投資環境。”黃海兵說,接下來,商會還將積極利用會員單位各自資源優勢,繼續幫村里招項目、拉投資,推動鄉村發展振興。
記者 何家玉 沈雪梅 通訊員 奚杰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