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釋放鮮明導向——
二月,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節日余韻尚在,江海大地已是一派爭先奮進景象。
蛇年第一個工作日,南通市委、市政府連開兩場大會——全市新型工業化暨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全市“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和“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大會,釋放出干字當頭、干出精彩的強烈信號。
繼去年以“新年第一會”部署新型工業化工作后,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再次聚焦新型工業化,邀請300余家企業參加,共謀制造強市大計,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現代工業名城。
新型工業化,發展必由之路
為什么是新型工業化?
站在不同的維度觀察,會發現這是南通邁向“下一個萬億”的必經之路。
放眼大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2023年9月,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而新型工業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的工業化,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本身就是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過程。
回望歷史,一百多年前,先賢張謇在家鄉墾牧興業,建立起輕重工業并舉、工農業兼顧、功能互補的地方工業體系,書寫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傳奇。改革開放之后,得益于搶抓機遇、堅守實業,南通工業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全國聞名的工業明星城市。重實業、興實業是根植于南通城市血脈的基因。百年的歷史深刻講述了一個道理——這里以制造業起家,也必將靠制造業走向未來。
立足現實,作為萬億之城,南通去年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產值規模超1.2萬億,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2%、增速居全國萬億城市第二。在“下一個萬億”的征途上,前進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艱辛努力,都需要更強的經濟支撐。
當前,數字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傳統產業和經濟規律。從近代第一城邁向現代工業名城,需要我們堅定不移走制造強市之路,唱好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的“重頭戲”,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工業名城,南通底氣何在
2月6日,“新春第一會”的第二天,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前往中天科技集團調研,勉勵企業與南通同向而行、共同發展,在南通邁向“下一個萬億”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作為全市首家營收突破千億的制造業企業,中天科技集團從鄉鎮磚瓦廠起步,三十年如一日堅守實體,培育出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創造了26個中國第一,躋身民營制造業百強和中國企業500強,成為光纖通信領域行業龍頭和新能源領域主力軍。
中天科技集團跨越發展的精彩蝶變,正是南通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和最佳注腳。
也正是有中天科技集團這樣一批深耕實業的企業,南通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現代工業名城的底氣更足。
去年元旦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市召開新型工業化推進會,明確了新型工業化的近遠期目標,部署了項目建設攻堅突破任務。近年來,全市上下以項目支撐產業、以產業引領發展,以實際成效回答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要性——
規??偭糠€中有進: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工業開票銷售、全部工業用電量增幅均列全省前列,包括中石油藍海新材料在內的254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開工建設,超1600個科創項目落地實施,工業對GDP增長貢獻度達4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9.1%。
制造能級顯著提升:累計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省級356家;累計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項目1.63萬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68.1。
質量效益逐步顯現: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5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76家;累計培育國家綠色工業園區2家、省級1家,國家綠色工廠26家、省級67家,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
唯有干字當頭,方能干出精彩
戰鼓擂響奮斗號角。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跨江興海高質量發展呈現新的氣象,如今的南通已到了坐不得、等不得、慢不得的關鍵時刻,必須真抓實干,依靠產業和項目贏得未來。
對于下一步工作,市委、市政府已有部署:
——在新型工業化推進方面,實施集群筑峰強鏈、科創人才引領等十大行動,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產業轉型、培塑產業地標,著力打造海洋裝備之都、先進材料藍海、新型能源綠島;堅持產創融合、數實融合、兩業融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爭創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用好用足中央、省政策支持和新型工業化“通十條”政策,進一步疊加市級支持,用好“惠企通”平臺功能,讓“真金白銀”惠及廣大企業;以共建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為契機,進一步強化區域協同,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伙伴計劃,壯大南通產業生態“朋友圈”。
——在項目建設方面,聚焦產業發展方向,堅持因地制宜、創新工作舉措,更大力度抓項目謀劃招引,持續激發發展的動能與后勁;推動在手項目快開工、推動在建項目快竣工、推動建成項目快達產,持續提升項目建設的速度;強化協同配合、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穿透式”調度,用心用情提升項目服務的熱度;搶抓政策窗口,抓好系統謀劃,科學用好各類政策資金,提前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方向已定,目標已明,唯有實干才能在發展中跑出加速度、展現新氣象。
當天下午召開的“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和“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大會,正是對全市上下干字當頭、干出精彩的總動員。我們要持續不斷轉作風、優環境,讓更多企業借創新發展之力攀高逐強,更多項目乘跨江興海之勢奮楫揚帆,在南通“下一個萬億”的征途上同向而行、彼此成就。
記者 朱文君 范譯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