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江蘇大生集團創新管理中心主任、生產技術部副部長李蘭女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從北京人民大會堂載譽歸來,她感慨道:“激動之余,更感責任重大。我將攜手團隊,堅定不移走好紡織路。”
20多年前,懷揣紡織夢想的李蘭女,從泰州的鄉間小路出發,來到被譽為“紡織之鄉”的南通,自此與張謇先生創辦的大生集團結下不解之緣。憑借扎實肯干、善于鉆研、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李蘭女從一名普通車間擋車工逐步成長為棉紡工藝管理技術拔尖人才。
初入車間,面對老舊的機器設備和較差的衛生環境,李蘭女也曾有過轉行的念頭。但內心深處的聲音一直提醒她:接過老一輩的接力棒,需要一代又一代產業工人“織新篇”。
江蘇大生集團前身是張謇先生于1895年創辦的大生紗廠,被譽為中國紡織行業的“常青藤”。2015年,大生集團率先建成國內首個全流程、全國產設備的數字化紡紗車間。面對“國產設備整經斷頭高容易脫節”難題,李蘭女牽頭成立“黨員突擊隊”,帶領團隊經過幾十萬次重復檢查和調試,讓20多萬個零部件循環工作,最終攻克難關,讓國產設備實現世界一流水平,她信念堅定:“國產機必然是‘爭氣機’!”
李蘭女深知個人力量有限,團隊協作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車間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迫切需要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打造一批能夠熟練掌握多種車間設備的多面手。”她組織開展操作技能比武300多人次,助力一線員工快速上崗、提升薪酬待遇; 培養80后、90后一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復合型員工50多人,打造了一支團結有力的“五指捏成拳”一流團隊。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李蘭女積極運用E系統、專家系統等數字化管理工具,將豐富的經驗與先進的科技手段相結合,探索出一套個性化的管理模式。通過這一模式,車間產量同比增長5%,生產效率提升7%,原料利用率提高1%,每年可節約原料成本約50萬元。大生集團堅持將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提質降耗理念貫穿產品誕生的各個環節。“我們在細紗負壓控制上執行數字化聯動,根據生產狀態和紗線斷紗情況實時調整能耗使用量,實現節能降耗目標。”車間生產過程中難免遇到能耗問題,李蘭女帶領團隊正在加緊做該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20多年的生產實踐讓李蘭女深刻感悟到紡織工藝技術性之強。她扎根一線,錘煉技能,同時利用工余時間,在核心期刊發表10余篇技術論文。其撰寫的《竹節紗生產工藝探討》獲“金貓杯”全國紡織器材科技信息論文評選三等獎。她自創的“隨機定點精確跟蹤閉環控制檢驗法”“紗線DNA鑒定檢測技術”“五步工作法”等10項創新成果在南通市級科技創新評比中獲獎,帶領團隊先后攻克13項工藝課題和30多項技術難題,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供良方。
李蘭女先后獲得“南通市勞動模范”“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并在2017年、2022年分別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過往榮譽是對努力的總結,更是新的起點。”多年來,李蘭女堅持留在“三尺車弄”,她希望可以如張謇先生所說的“遺留一二有用事業”,把自己投身于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提升改造中,和廣大產業工人共同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記者 嚴春花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