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開展的“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征集活動揭曉結果。南通環境教育館、南通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以及如皋市長江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3家基地,在全國26個省份240家參評單位中脫穎而出,入選首批174家示范場館。
當今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球共識,關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青少年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其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而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正逐漸成為推動這一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如同點亮綠色未來的燈塔,為青少年指引著生態文明的方向。
實踐場館打破了傳統課堂教育的局限,為青少年提供了立體化的生態教育體驗。不同于課本上的文字描述,場館通過實物標本、VR模擬、互動裝置等多元手段,將抽象的生態知識具象化。例如,在自然博物館中,青少年可以近距離觀察珍稀動植物標本,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借助VR技術,他們能“親臨”被污染的河流、退化的森林,直觀認識生態破壞的后果。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遠比說教更能激發青少年對生態問題的關注,讓生態文明理念真正入腦入心。
實踐場館是培養青少年生態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各類場館開展的生態實驗、戶外考察、環保手工制作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在動手實踐中掌握生態保護技能。像一些生態教育基地組織的水質檢測實驗,讓青少年了解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垃圾分類互動游戲,則幫助他們將環保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習慣。通過這些實踐,青少年不僅能提升解決實際生態問題的能力,更能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生態保護的責任感。
推動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多方協同發力。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科學規劃場館布局,推動數字化、智慧化場館建設,縮小區域間教育資源差距;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場館建設與運營,引入市場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學校要主動與場館對接,將場館學習納入課程體系,開發與場館資源相匹配的課程,實現校內教育與校外實踐的有機融合。場館自身需立足青少年需求,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挖掘本土生態資源,開發特色化、精品化的教育課程與活動;同時,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影響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生態教育,讓更多青少年受益。
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場館是播種綠色希望的沃土,承載著培育未來生態建設主力軍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斷完善場館建設,創新教育模式,提升服務質量,才能讓這些場館真正成為青少年親近自然、認識生態、守護家園的精神家園,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持久而強勁的青春力量。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