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暖風掠過海門區天籟村枇杷古園,800畝枇杷林在陽光下泛著金光,枇杷古樹虬枝老勁,迎風挺立,枝頭垂墜的果實裹著細密絨毛,宛如一盞盞金燈籠。村民忙碌其間,為即將到來的5月30日開園采摘做著最后的準備。
天籟村枇杷古園占地800畝,擁有300余年歷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枇杷園之一。穿梭于枇杷林的古樹新芽間,空氣里浮動著清甜的果香。大白玉蘭的清甜、紅沙的醇厚、白沙的綿密在空氣中交織,其中白沙枇杷肉厚汁多、甜而不膩、色澤晶瑩、入口即化,年年未熟便先俏市。
2015年,天籟村成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古枇杷園保護性開發為前提,“古樹保護+科技賦能”雙輪驅動,開啟古園重生計劃。
幾年來,在“企業+園區+農戶”的發展模式下,古樹群與新種區錯落共生,林下散養的小耳朵山羊與喜陰中草藥構建起立體生態鏈,“枇杷—山羊生態種養系統”入選江蘇省級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年產枇杷逾5萬斤的古老果園,正煥發著科技農業的勃勃生機。
步入枇杷研發中心,空氣中浮動著膏方的醇厚與果酒的清冽。“我們正和多所高校合作,探索健字號、藥字號新品,讓枇杷護嗓養肺的功效造福更多人。”天籟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旭華介紹,當前,園內300畝地用于開展產學研項目,2017年成立的枇杷研發中心將枇杷鮮果“變”為果酒、膏方、葉茶等深加工產品。其中,與哈爾濱商業大學聯合研發的益生菌發酵的枇杷葉袋泡茶斬獲國家發明專利,目前已成為不少都市白領的“護嗓神器”。
古園西側的露營基地,白色帳篷如云朵點綴林間。
近年來,天籟村積極打造枇杷主題文旅綜合體,涵蓋餐飲民宿、垂釣露營等新興文旅業態,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客群輻射長三角城市群。2022年,天籟村“村長”陳華在短視頻平臺開設賬號,在直播間帶火枇杷園采摘游,截至目前積累了10萬多的粉絲,陳華獲2024中國林業最高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當前,這顆“黃金果”正釋放著強勁的共富能量。“守著古樹過日子,年增收2萬多元。”古園不斷擴大枇杷種植面積,帶動了200余戶村民在家門口參與采摘、包裝、園內管理等工作,年用工量超300人次;枇杷產業鏈延伸至文旅、科研、康養等領域,實現年增收200多萬元;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從“種得好”到“賣得俏”,天籟村也逐漸走出“品質筑基、品牌增值、融合增效”的轉型路徑,獲評2023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傳統農業區升級提供鮮活樣本。
當百年古園遇見現代產業,當甜蜜果實化作共富密碼,如今的天籟村,早已突破傳統果園種植的邊界。“我們不僅要種好枇杷,更要讓枇杷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力。當前我們枇杷園已與多地文旅項目合作,未來我們還計劃打造枇杷科技小鎮,把博物館、文化館搬進產業園,讓更多游客走進天籟村、留在天籟村。”陳華說。
記者 王穎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