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賀明慧 記者趙勇進)26日,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閉幕,來自海安的江蘇華藝集團作為南通地區唯一參展企業攜非遺扎染的創新成果驚艷亮相。
步入江蘇展區,一幅流動的江南美學畫卷徐徐鋪展。水墨畫的詩意暈染在絲巾上張弛流淌,青花瓷的典雅紋樣于玩偶上生動呈現,一件件充滿東方韻味的文創產品,引得往來參觀者紛紛在江蘇華藝集團的展臺前駐足欣賞。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均出自國內首條非遺扎染智能機器人生產線,堪稱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
“自去年9月起,我們用上了智能機器人助染,扎染工藝效率提升了6倍,精確度達到毫米級,標準化生產讓我們接到不少國內外的大單子!”江蘇華藝集團藝術總監顧鳴自豪地展示了運用海安傳統扎染工藝制作的國潮時裝。
這是中國首條非遺扎染智能機器人生產線?!耙郧安皇菦]想過用類似的技術,但每換一個樣式,就得找軟件公司重新編程,成本太高?!鳖欨Q說,AI機器人有不斷學習、迭代的能力,扎染產品可以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傳統非遺技藝從小眾走向大眾,擁有了新的生命。
“傳統扎染就像一位神秘的藝術家,老師傅們憑借獨特的手感創造出不可復制的藝術效果,賦予每件作品獨一無二的靈魂?!鳖欨Q說,這條機器人生產線歷經三年攻堅,使得這些AI智能機器人不再是“頭腦簡單”的機械臂,而是擁有先進的視覺識別系統,能夠精準完成扎染流程中從染料配比到布料處理的繁雜工序,捕捉工藝師的每個細微動作,技藝還原度高達95%。后續,再由經驗豐富的工匠進行人工抓花扎花,保留作品的個性與溫度。
在此次文博會上,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傳承隋唐“魚子纈”極品工藝的真絲長巾,復現皇家貴族摯愛的千年風華;采用植物熱轉印工藝的駝絨圍巾,將大自然的瞬息萬變定格為永恒;融合青墩遺址圖騰的“青影家族”文創系列,使6000年前的文明遺珠在現代社會重煥光彩。北京市民尹麗萍說,參加這次文博會,她看到了很多精美的非遺文創產品,買了一條出口日本的扎染絲巾,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的非遺魅力。
“非遺也可以很時尚,關鍵在于‘以用為美’的傳承理念。”顧鳴表示,此次參加文博會,既是南通扎染技藝的一次華麗展示,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的大膽探索。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