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發展的版圖上,每一塊土地都承載著無限可能。曾經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的荒地,不僅影響市容市貌,更造成資源浪費。如今,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正在上演一場土地“變形記”,150塊待開發地塊在創新治理的浪潮中煥發新生。
精心規劃
荒地變身城市綠肺
清晨,陽光灑在南通市區通盛大道西側的田野上,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崇川經濟開發區通過引入種糧大戶,采用“地塊+農業”模式,將閑置土地集中利用起來,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獲得了經濟效益。
“以前這里沒人管,堆著磚塊垃圾,夏天蚊蟲特別多。”家住附近的居民張曉麗說,“現在種上了莊稼,空氣好了,環境整潔了,看著賞心悅目。”崇川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盛大道兩側的地塊種植了小麥、黃豆等作物,預計年產值可達305萬元,實現了從“城市包袱”到“綠色糧倉”的華麗轉身。
崇川路北、紫瑯路西的地塊同樣經歷著蛻變。曾經“臟亂差”的區域,如今已被精心規劃。三葉草的綠意悄然蔓延,波斯菊的嫩芽蓄勢待發,夾竹桃的新枝在微風中搖曳。崇川區城管局市容科科長張嘉偉滿懷期待地介紹:“待花期一到,這里將成為一片花的海洋,為城市增添一抹絢麗色彩。”
民生為本
打造休閑運動空間
走進唐閘鎮街道萬濠禧園東側地塊,曾經坑洼不平、雜草叢生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草坪和歡聲笑語。幾名老人正帶著孩子在草坪上嬉戲玩耍,享受著愜意的休閑時光。居民王晨感慨道:“以前這里又亂又臟,根本沒人愿意靠近,現在環境好了,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更令人期待的是,街道辦計劃在此增設體育運動器械,將其打造成集休閑、健身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
通呂運河北岸的橋東村二組地塊則瞄準了停車和運動需求。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平整土地、鋪設路面。“這里將建成一個汽車停車場和一個足球運動場。”項目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這一規劃讓附近的足球愛好者小陳興奮不已:“終于不用跑遠去找場地了!”
“荒地變寶地”,變的不僅是土地面貌,更是城市發展理念。有市民提出了更高期待:“希望這些地塊能長期保持下去,別過幾年又荒廢了。”對此,崇川區城管局表示,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同時通過社區議事會等形式廣泛征集民意,確保整治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黨建領航
多方聯動凝聚合力
土地整治工作之所以能高效推進,離不開黨建引領下的多方聯動機制。崇川區城管局聯合環衛、市政及屬地街道,發動黨員和志愿者積極投身“三清一利用”行動。
狼山鎮街道綜安辦副主任王桂榮介紹:“黨員志愿者定期對各個地塊進行巡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確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此外,街道與崇川經濟開發區建立雙向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互通,為整治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年以來,市、區兩級城管系統大力推進精細化、社會化、智慧化管理,以清理垃圾、清除違建、清掃雜物、合理利用土地“三清一利用”為目標,著力喚醒城市閑置地塊、扮靚城市“邊角料”,賦予其全新價值與生機活力。截至5月18日,崇川區150塊待開發地塊中,開工率達88%,完工或基本完工率達48.7%。累計出動清運車次442車,作業時長951小時,清運垃圾5615噸,清理面積近200萬平方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剩余地塊的整治工作,同時探索更多創新模式。”崇川區城管局副局長陳建說,隨著更多地塊整治完成,崇川的城市面貌和功能將迎來更大提升,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和諧統一,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作者:蔣嬌嬌 張嘉偉 姚沁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