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張謇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
11日,南通大學申請的“張謇學數字人文平臺數據集”獲得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頒發的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這是江蘇高校獲頒的首張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標志著南通大學在數據知識產權推廣和運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張謇學數字人文平臺”是全國首個張謇學數字人文知識庫,以張謇學文獻為基礎,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依托,數據來源涵蓋各級文博機構、檔案部門、研究單位等,目前已上傳文獻2萬余條。平臺系統構建了張謇人物關系網絡、生平事跡、著作格言及歷史評價等多維知識圖譜,使原本孤立的文獻、數據有了新的關聯,呈現出新的學術價值。
此次數據知識產權的登記,是張謇學數字人文平臺從“數據倉庫”升級為“文化資產”的關鍵一步,不僅保護了珍貴的張謇歷史文化數據資產,為當代文化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也為全省乃至全國地方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化與活化利用提供了實踐范例。南通大學圖書館館長徐毅說,這張登記證書確立了南通在“張謇學研究以及場景應用”領域的權威性,以此為契機,平臺將為研究者提供更加安全、規范的數據獲取與使用服務,助力城市文化品牌建設。
數據知識產權是指數據處理者對依法收集、經過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實用價值和智力成果屬性的數據集合所享有的權益。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社會服務等各個環節。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成功后,可有效保護數據處理者合法權益,對促進數據要素交易流轉,釋放數據潛力,激發交易主體積極性,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深入推進“數據知識產權南通行”活動,積極引導創新主體參與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推動無形數據資源轉化為有形價值。截至目前,全市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已達81件。據了解,我市將在做好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的基礎上,持續拓展應用維度,挖掘應用價值,努力做好數據知識產權交易使用、權益保護等后半篇文章,為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記者王瑋麗 通訊員吳欣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