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昨天,“福地崇川 時代新韻”非遺展演活動在唐閘鎮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幕。這座見證張謇實業救國的“中國工業遺存第一鎮”以青磚黛瓦為背景,匯聚陸家鑼鼓、梅庵派古琴、藍印花布等百余項非遺瑰寶,開啟傳統與現代的跨時空對話。
為期三天的活動由崇川區文化和旅游局聯合唐閘鎮街道主辦,通過動態展演與靜態展覽相結合,展現江海文化的獨特魅力。
展演現場亮點紛呈,工業文明的粗糲質感與非遺藝術的細膩靈韻在此刻碰撞出令人矚目的火花。
省級非遺陸家鑼鼓率先登場,數十名鼓手以“闖五關”等傳統曲牌,再現南通先民圍墾造田的壯闊史詩。這項起源于清代咸豐年間的民間藝術,被譽為“江海平原的情感號角”。市級非遺陳氏太極《春秋大刀》剛柔并濟,傳承人施沖手持16公斤長刀,展現“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智慧,詮釋南通人“強毅力行”的精神內涵。長嘴壺茶藝《一帶一路·茶和天下》將觀眾帶入絲路意境,茶藝師以“蘇秦背劍”等十八式絕技,展現茶道與武術的完美融合。
《多彩非遺》走秀令人耳目一新,國家級非遺藍印花布經創新演繹,化作時尚禮服與文創產品,展現傳統工藝的現代魅力。梅庵派古琴與楊氏太極、鋤簫技藝同臺演繹《平沙落雁》,清越琴聲、蒼茫簫音與圓融太極意境交融,勾勒出靈動的江海文化畫卷。
同期舉辦的市集展銷區內,南通藤編、草編、竹藝等編織技藝,藍印花布、艾藍染色等染織工藝,留青竹刻、剪紙、木版年畫等民間藝術,以及板鷂風箏、燈彩、虎頭鞋等民俗工藝品琳瑯滿目,吸引眾多市民駐足。
據了解,崇川作為江海文化重要發祥地,現有各級非遺項目126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16項。近年來通過建設非遺展示館、開展“非遺在社區”等活動,構建起立體化保護傳承體系。今年重點推進非遺與唐閘古鎮等歷史街區的融合發展,讓文化遺產真正“活”在當下。 記者盧鋮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