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伏季休漁期開啟后,繁忙喧囂的漁港碼頭逐漸歸于寧靜,但海門港經濟開發區東灶漁業村的漁民們沒有真正閑下來,修漁網、修漁船、參加安全生產培訓……一場為耕海牧漁積蓄力量的“充電”行動正在悄然進行著。
近日,記者走進東灶漁業村,這個以海上捕撈聞名的村莊,咸濕的海風裹挾著漁網線特有的氣味撲面而來,碼頭邊隨處可見漁民俯身修補漁具的身影。該村村部有一片開闊的場地,成了修補大型漁具的天然工場。蘇海門漁01027船主王建峰相中了這塊“寶地”,帶著5名同伴在此精心修補單錨帆式張網。
王建峰是“船二代”,修網的手藝從父輩那里傳承而來。只見他用雙手熟練地捻起破損漁網,瞇眼審視裂口,隨即利落地剪掉多余線頭,接著梭子引著新尼龍線在網眼間靈巧穿梭,手指輕帶,新線便穩穩嵌入。動作行云流水,一個破損的網眼轉眼間便修復如初。王建峰告訴記者,出海捕魚時,張網經常會因為摩擦而破損,如果不及時修補,便會影響下次的出海捕撈效率。“修漁網是慢工細活,這張500米長的張網,我們6個人需要一個星期才能修完。”王建峰邊說邊加快了手中的動作。
除了修漁具,修漁船也是休漁期的重要工作。在東灶漁業村的船廠里,幾艘漁船被高高架起,船工們在甲板上忙碌,鐵錘敲擊聲與電焊火花交相呼應。漁民們有的用砂紙、刀具打磨船體外側的鐵銹,有的檢查、更換船體尾軸,還有的清理船艙里的雜物。“漁船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在海上的日子全靠它。休漁期正是給它好好‘體檢’和‘保養’的時候,只有把它修好了,我們出海才能安心。”蘇海門漁16304船主朱金江說完,俯身貼近發動機,仔細檢查著每一個零件。他用抹布輕輕擦拭著上面的油污,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一旦發現松動的零件,便立刻拿出扳手將其擰緊,動作干脆利落。
在修船的過程中,船工們還會根據漁民的需求,對漁船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和升級。比如,安裝新的導航設備、改善船艙的居住環境等,讓漁船更加現代與舒適,也為漁民們的海上生活增添一份保障。
記者還從當地漁業服務組織了解到,漁民出海前還將進行安全生產培訓,包括救生演練、安全操作、消防演練等。“漁船按捕撈類型分別在8月1日和9月16日解禁出海,我們會根據出海時間的不同,分批培訓。”漁業服務組織負責人馮雪平介紹。
本網通訊員 俞蘇華 本網記者 黃天玲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