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第十二屆“創新創業在海安”暨“兩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上,江蘇繁華應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上榜海安市2024“創新型領軍企業”。
“攻克行業高尖端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打破國外壟斷,實現0到1的突破。”海安市委書記譚真說,這些領軍企業的創新實踐,為海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生動詮釋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和“樞紐海安、科創新城”發展愿景崛起成勢。
自2014年“創新創業在海安”等活動開展以來,海安始終高舉創新創業大旗,涌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成功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8家,高新技術企業633家,國家級研發平臺、省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等指標居全省第一方陣,在全國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排行榜中分列第21位、第28位。
頂尖人才點燃創新引擎
高性能蜂窩復合材料具有輕量化的特征,廣泛應用于低空飛行器、高鐵和船舶等領域。海歸博士王文明,在蜂窩復合材料領域擁有近30年的研發及產業化經驗。1995年,他將國際先進的蜂窩紙芯生產技術引入國內;1998年,主導建成亞洲首條、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全自動蜂窩紙芯生產線,蜂窩復合材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22年12月,在海安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的多重吸引下,王文明來到海安創辦荷力泰蜂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專注于高性能蜂窩復合材料的研發與生產。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工藝,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成功實現進口替代。2023年,投產7個月即實現開票銷售2120萬元,2024年突破6000萬元。
王文明說,企業計劃通過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未來5年內實現銷售超5億元,并成長為國內蜂窩復合材料領域的科技型創新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海安堅持“政策跟著人才走、服務圍著需求轉”,多輪迭代升級人才政策,精心精細提供“住、職、創、娛”于一體的全景式服務,越來越多青年人才留下來成為“新海安人”。
傅臏,電子材料高級工程師,家在成都,長期在廣東工作,26年來一直從事錳鋅高導、鎳鋅鐵氧體材料的配方開發,掌握高阻抗材料的配方技術和匹配的大生產工藝。
2023年7月,傅臏被海安發展創新型企業的政策吸引,加入南通冠優達磁業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主要負責寬溫寬頻低功耗錳鋅功率鐵氧體的研制及產業化項目研發。“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突破了技術瓶頸,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傅臏說,該項目將使公司寬溫寬頻低損耗粉料生產每年新增2萬噸,3.5億元的產品得到升級換代,增加盈利能力,同時促進我國磁性材料產業技術進步。
近年來,海安大力實施“海安英才”等人才工程,建成“長三角海歸創新創業海安基地”,先后引進國家級人才79人、高層次人才1400余人,人才總量達20萬人。
產學融合打通轉化經脈
高校是科技創新策源地,地方是成果轉化主戰場。2013年,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應運而生,開啟校地合作的探索之路。
“研究院依托上海交大的科技與人才優勢,緊密結合海安及周邊地區的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聚焦智能裝備與智能制造領域,成為一個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平臺。”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盛鑫軍介紹,海安交大智能裝備研究院累計孵化、引進創新型企業1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家,服務企業超過200家,解決技術難題數百項,帶動新增產值數十億元,真正將“科技變量”轉化為“發展增量”。
南京大學與海安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早在2013年就共建新型產業研發機構——海安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在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應用、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江蘇省科技協會主席,中國科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原校長陳駿說,海安與高校一起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創新體系,為創新型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江蘇海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與海安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通過優化配方,研發出一款產品,每年為公司增加1000多萬元的銷售額;在新能源領域,南京大學海安高新技術研究院與江蘇辛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出新型膜材料貼覆于光伏組件背面,相比傳統的方法,該技術可實現降溫10℃至15℃,目前正推進相關材料與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海安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斷點,與知名院校合作設立產業研究院12家,建有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15家,各類檢驗檢測機構36家。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5個、省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院士工作站33家、省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研發平臺突破150個,總數均居全省縣級城市前列。近五年,該市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超1400個,成果轉化率超75%。
項目儲備厚植未來沃土
“江蘇萬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太原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的高螯合性綠色生物基表面活性劑項目,填補國內高螯合性的溫和型綠色表面活性劑領域技術空白,解決糖苷水溶性及抗硬水性差的難題。”
“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的蠶絲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釘項目、江蘇鐵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共同研發的YAG透明陶瓷項目……”
活動中,海安市發布了12個新質生產力項目。還有半導體測試、工業自動化與食品加工智能物流機器人研發、移動充電機器人等20個重點項目簽約。
科創項目不斷儲備、轉化,海安形成了產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扎實,擁有百億級企業3家、億元企業409家,著力構建以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兩高三新、五群十鏈”縣域現代產業體系。
科創項目不斷升級,海安涌現出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南通奧普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是這次活動中上榜的15家“創新型領軍企業”之一。該公司生產港口機械,自主研發的“新型烘干錘式破碎機”被認定為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產品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去年實現銷售4.5億元,今年公司擴大規模后,銷售業績向10億元沖刺,目標進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行列。
同樣是“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江蘇增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長安大學共同研發道面高性能長壽命低碳養護材料項目,成功研制耐久型水性環氧樹脂、高原耐紫外老化等高性能預養護材料系列,產品性能提升超30%。
據了解,從第九屆“創新創業在海安”暨“兩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至今,海安已經推出48家“創新型領軍企業”。
作者:趙勇進 徐力 梅叢婧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