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位于通州區五接鎮的“國家級綠色工廠”江蘇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20兆瓦/40兆瓦時儲能三期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并順利并網,標志著該公司已建成南通地區最大的用戶側儲能電站。目前,該企業儲能容量達到60兆瓦/80兆瓦時,并通過60兆瓦負荷的“削峰填谷”,保障南通電網迎峰度夏安全供電。這是通州大力推進“光儲充”一體化效應的一次成功探索。
近年來,通州積極響應節能減排號召,充分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推動綠色發展。西亭鎮建成江蘇首個高速公路近零碳服務區,通過實施“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成功實現近零碳排放;江蘇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南通最大的用戶側儲能電站,僅2024年就為企業節約用電成本3000萬元;今年,東社鎮、興仁鎮“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正式納入省光伏發電市場化并網實施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動工建設。
日前,通州通過國家屋頂分布式光伏發展示范縣省級評估,全年新增光伏為主的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6.97萬千瓦。截至目前,全區光伏裝機容量達69.88萬千瓦,在我市縣(市、區)中處于領先。
邊坡采用光伏輕質組件
西亭打造江蘇首個近零碳服務區
昨天,記者開車緩緩駛進錫通高速南通繞城段西亭服務區南區,眼前是一座嶄新的新能源車充電車棚,棚內分布15個充電樁。棚頂和邊坡上密布太陽能光伏板。
“這是江蘇首個高速公路近零碳服務區,通過實施‘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成功實現了近零碳排放。”國網南通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張立東介紹,服務區分南區、北區,總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布設約1.2萬平方米的光伏板,總裝機容量達1.2兆瓦。“這就相當于在這片土地上安裝了約1.2萬平方米的‘太陽能收集器’,光伏年發電量可達140萬千瓦時,除滿足服務區自身用電需求外,還可向沿線其他服務區和收費站提供綠電。”
值得一提的是,西亭服務區邊坡采用光伏輕質組件,這在江蘇是首例。“光伏輕質組件的重量僅為常規光伏板的1/3,具備韌性高、抗沖擊性強的特點,使用在邊坡上,可以減輕車輛經過時對光伏組件的損害,解決了高速公路特殊場景下的安裝難題。”
為了確保用電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服務區還配置了2臺總容量為200千瓦時的儲能柜,如同兩個巨大的“充電寶”,在光伏電力充足時儲存能量,在光照不足或用電高峰時釋放能量,保障服務區內照明、餐飲、充電等各類設施的正常運轉。同時,服務區內還建設了28座充電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便捷的充電服務。
除了“光儲充”系統,西亭服務區還引入了先進的能源智慧管控平臺,實時監測光伏發電、儲能狀態及用電負荷,動態調節能源分配,實現精準節能減碳。
五期光伏項目全部投運
恒科新材料構建“光儲協同”智能電網
7月1日,走進江蘇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地面看不到的廠房屋頂,是一片光伏“海洋”,正充分吸收著夏日驕陽散發的能量。隨著三期用戶側儲能電站并網,恒科新材料儲能總容量增至60兆瓦/120兆瓦時。
作為行業先鋒,近年來,恒科新材料構建了“光儲協同”智能微電網,在將光伏發電并入園區電網的同時,利用儲能,配合電網輔助服務,收益可觀。僅2024年,企業因采用光伏發電、峰谷電價差等形式節約用電成本近3000萬元。
據了解,自2015年起,恒科新材料就積極探索光伏項目,充分利用廠區屋頂、車棚棚頂等空間安裝光伏組件。截至目前,五期光伏項目全部投運,總裝機容量達106兆瓦,可年發綠電約1.15億千瓦·時,規模位于全省前列。
去年7月,公司二期20兆瓦/40兆瓦時儲能項目竣工投運,標志著全市最大的用戶側儲能電站建成。儲能項目投運后,實現了與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聯動,實現削峰填谷的目的,在光伏發電高峰時儲存綠色電能,在電網用能高峰期時釋放電能,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新型綠色電力系統。“三期儲能項目正巧趕在迎峰度夏前結束,在夏季用電高峰時期,有效保障了民生用電,緩解了電網壓力。截至目前,公司儲能總容量達到40兆瓦/80兆瓦時,每天充放的電量可達到16萬千瓦·時。3期投入后,總容量達到60兆瓦/120兆瓦時,每天充放的電量可達到24萬千瓦·時。”公司電儀部主任程紹山介紹,儲能系統每小時可放電4萬千瓦·時,“這對企業來說不算多,但足以滿足上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從充電到“反充電”
江蘇首個農村“車網互動”智慧微電網投運
6月26日,走進位于東社鎮楊港村的江蘇首個農村“車網互動”智慧微電網投運現場,30千瓦車棚光伏發電裝置正在高效運作,將太陽能持續轉化為電能。充電區域內,多輛新能源電動汽車正在充電。
“在晴天光照充足的情況下,這里日均發電量可達150度。這些綠電直接供給充電樁使用,多余電能儲存到儲能柜中,在夜間或主網故障時釋放,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南通智慧充電網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經理王立志表示,該站點的光伏發電不僅滿足了自身用電需求,還可通過儲能,向電網供電。
此處站點還隱藏著前沿的“V2G”技術,即Vehicle-to-Grid(車輛到電網)。通過實施該項目,新能源汽車成為“移動充電寶”,不僅能從電網獲取電力,還能在用電高峰時反向輸送電能,通過充電網對園區電動車進行海量聚合,對電網側進行能源支撐,有助于維持電力穩定供應,提升供電的可靠性。王立志告訴記者:“我們將最大反向充電功率配置到160千瓦,一旦發生主網故障,可以在20毫秒內讓光伏電和新能源‘反充電’直供用戶。”
該項目還建成了“光—儲—充—放—檢”一體化充電站。“簡單來說,該充電站不僅配備光伏發電、電池儲能、V2G放電,充電樁還帶有充檢一體功能,充電時自動檢測電池安全,一旦出現異常還能及時切斷電源,實現整個充電過程可監視、可預警、可控制、可追溯,更能保障充電、用電安全。”
自5月初投運以來,該站點已累計服務150名車主、300車次,日均消納光伏綠電120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5383千克。
本報記者 徐愛銀 任溢斌
本報通訊員 吳慶華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