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走進位于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的江蘇海寶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的不是傳統印象中“煙霧繚繞”的煉鉛場景,而是一條“連鑄連軋”智能生產線:數字傳感器實時精準控制,機械臂靈活抓取、組裝,日均可產出超兩萬只耐高溫鉛酸蓄電池。
“這款產品即便在極端高溫環境下,壽命仍能穩定達到2—3年的設計標準。”公司董事長沈維新介紹,深耕鉛蓄電池領域30余載,海寶始終堅持“創新+綠色”雙輪驅動,今年,企業通過設備更新+產品創新,以“產能翻倍、能耗減半、產品升級”的硬核實力,打破“鉛酸蓄電池高能耗”的行業固有認知,成功敲開非洲、東南亞市場大門,交出了一份“專精特新”企業的外貿突圍答卷。
設備改出高效能
酷夏中的海寶連鑄連軋生產車間里,智能化設備扛起生產重任——鉛板從熔鉛爐中流出,經連續鑄造、軋制、分切,整個流程基本由機械臂和智能傳感器操控,現場幾乎看不到工人身影。
“過去一條手工生產線需要50多人,改造后整個車間不到10人,人少了,效率和產能反而提高了,能耗還只有原來的一半。”沈維新介紹,2023年7月,公司投入9200萬元新上鉛酸蓄電池生產技改項目,將鉛酸動力電池重力澆鑄生產工藝升級為連鑄連軋生產工藝,共淘汰81臺套生產設備,更新727臺套設備,將產能從330萬千瓦時提升至720萬千瓦時,實現“不新征土地、不新增排放量”的綠色生產。
新生產線分為連續鑄造極板工藝和連續涂板兩大板塊,其中,連續鑄造極板工藝聚焦極板制造清潔生產要求,可基本做到無鉛煙排放,控制鉛渣<3%,設備操作人員也僅需原來的三成,整個生產過程對環境無污染,對操作者無傷害。而連續涂板生產線則突破原技術涂板工序與分切工序分隔的瓶頸,實現全自動生產時,免去煩冗的搬卸操作,減少了極板被環境污染的風險,不僅節約人工,還能縮短生產周期。
說起這條連鑄連軋生產線,企業技術總工程師楊海濤感慨頗深:“為了讓這條‘只會做單一動作’的生產線實現功能聯動,我們團隊經歷了3個多月的‘痛苦磨合期’。”楊海濤回憶,為解決極片氧化,他帶著團隊調整了200多組溫濕度參數;為找到極板孔域的最優解,團隊同時啟動5組平行實驗。“一番辛苦驗證后,終于將電池性能從300次循環提高到400次,生產出的電池壽命提高了30%。”
循環賦能新生態
眼下,坐落于大豫鎮的海寶年處置60萬噸廢鉛酸蓄電池(含鉛廢料)及無害化綜合利用項目已正式投入生產運營。這座海寶投資10億元打造的“城市礦山”,致力于對廢鉛酸蓄電池(含鉛廢料)進行綜合利用,生產高品質再生精鉛、電解鉛、合金鉛等,引領行業綠色發展。
“整個6月,這里每天處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噸廢鉛酸蓄電池,通過全自動破碎分選、低溫熔鑄、精煉等一系列生產工序,最終將98%的鉛資源‘吃干榨盡’,生產出再生精鉛2萬多噸、再生塑料片料和顆粒約3萬噸、精制硫酸4000噸,反哺到電池生產線上。”江蘇海寶資源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盧飛介紹。
海寶電池綜合利用項目選用先進的全自動設備和環保治理裝備,可無害化處置利用廢鉛酸蓄電池,做到不落地、全封閉、再利用、全循環、保環境、全生態、降成本,滿負荷生產狀態下,可年處置廢鉛酸蓄電池(含鉛廢料)60萬噸,年產再生精鉛等各類產品及副產品68萬噸。
從“生產—使用—廢棄”的單向模式,到“生產—消費—回收—再利用”的閉環生態,海寶的循環布局不僅推動了“無害化處理”向“高值化利用”的升級,更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該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應稅銷售額60億元。
“現在,我們每天能穩定產出7萬到8萬只半成品,電池從板柵制造到封裝下線只需25天,并且每組電池都攜帶‘循環基因’。”沈維新指著車間電子屏上跳動的生產數據說,“循環產業鏈的支撐,讓我們在應對市場波動時更有底氣。”
創新產品賣全球
今年,當“非洲手機之王”傳音宣布進軍電動自行車領域時,將海寶新能源列為穩定合作伙伴。這背后,是海寶用技術和品質積累的“硬實力”——45℃的高溫條件下,海寶電池的壽命能達到350次循環,這意味著原本僅能使用一年的電池,現在可以使用近兩年,壽命翻倍。
“非洲市場對價格敏感,但更看重產品的‘抗造性’。”楊海濤說,非洲與東南亞等地區高溫天氣多,對電池的性能要求極高。此前,海寶雖已在東南亞地區有所布局,每年大概銷售50萬只電池,但電池在當地使用時受天氣因素影響,壽命會縮短一半。“為了提高電池的適應性,我們團隊向‘耐高溫型電極合金’材料發起攻關,通過優化活性物質配方、抑制板柵腐蝕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功能躍升。”
憑借這一“精準定制”策略,海寶電池成功進入海外新興市場。今年上半年,海寶銷售額突破12億元,其中外貿訂單同比增長20.52%。“我們的目標不是‘賺快錢’,而是成為全球鉛蓄電池行業的‘技術標桿’。”沈維新坦言。
作為中國鉛蓄電池行業十強企業、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海寶擁有145人研發團隊,累計獲專利140余項,目前,公司已成功將石墨烯配方、石墨烯合金板柵、石墨烯元素運用到蓄電池生產中,順利研發出石墨烯電池,使得電池壽命提升至普通電池的1.5倍,低溫環境下放電容量增加20%,成為銷往俄羅斯、挪威等國家的爆款產品。
記者 徐書影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