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蘇海四達集團的技術中心,工程師們正圍繞新一代電網級儲能系統解決方案進行深入研討。誰能想到,這家新能源領軍企業的前身,竟是1969年成立的南通啟東化肥廠。
從早期的化工積累,到深耕新能源制造,再到綜合能源服務商,海四達的轉型之路,恰是南通啟東新能源產業從萌芽到燎原的生動縮影。
1992年,當“新能源”概念尚未普及之際,海四達率先跨入電池領域,成立了海四達化學電源公司,是國內最早布局二次電池的企業之一;2005年,企業實施戰略搬遷,改造原有裝置擴大產能、延伸產業鏈;2010年成為關鍵轉折點。這一年,南通啟東經濟開發區獲批省級新能源產業園,政策東風讓海四達迎來爆發式增長;如今,海四達積極發展能源管理服務和充電運營等新業務,成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提升綠色低碳形象的關鍵利器,也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海四達的發展壯大,既源于自身努力,也得益于啟東新能源產業的戰略布局。近年來,啟東緊抓靠江鄰海的區位優勢,主動策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已集聚廣匯能源、億緯林洋、中集太平洋等行業領軍企業,形成光伏、風電、儲能三大核心賽道,高質高效、集群集約的新能源產業體系蔚然成勢,成為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年以來,啟東共簽約注冊5個新能源項目,總投資約29億元,其中外資3000萬美元。
1~4月,啟東新能源產業開局良好,全市50家新能源企業累計實現工業應稅銷售68.8億元,彰顯出產業集群的蓬勃活力。這些企業高度集聚于南通啟東經濟開發區、海工園、呂四港經濟開發區等重點產業平臺,依托園區完善的配套設施與政策優勢,形成了高效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
其中,南通啟東經濟開發區作為全市的“課代表”,新能源產業鏈協同發展效應尤為明顯。以園區內企業沃太新能源為例,其核心產品磷酸鐵鋰電池來自僅1.5公里外的億緯林洋,生產所需的鈑金件由3公里外的愛普汽車提供,控制芯片由本地的捷捷微電、吉萊微電供應,甚至所需的集裝箱在市內就能找到供應企業。這種“隔墻供應”的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還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去年,該區新能源產業應稅銷售達144.14億元,以超四成的占比,成為園區規模工業應稅銷售的核心支柱。
啟東擁有豐富的沿海風能資源,海上風電產業是啟東市新能源布局的重要一級。在近海海域,百米高的白色風機迎風轉動,葉片劃破海風發出低沉轟鳴,這是啟東海上風電的“能量動脈”。一季度,這片風機矩陣已輸送綠電6.03億千瓦時,日均發電量可滿足3.58萬戶家庭月用電需求,相當于年減碳49.9萬噸。
從儲能車間“隔墻協作”的智慧生態,到風機矩陣向深海挺進,再到光伏板在潮間帶鋪展,啟東串珠成鏈的新能源產業體系逐步完善。風電以海洋裝備產業為核心,形成了以中遠、泰勝藍島、潤邦等企業為代表的風電安裝船、風電安裝平臺、風電裝備、風電設備、塔筒等產業;光伏形成了以羅源、三信等為代表的光伏組件、流延膜等產業;儲能領域以億緯林洋、易事特、海四達等企業為代表,涵蓋儲能集裝箱生產、儲能系統、電池生產、下游應用等產業領域;核電形成了以江蘇神通為代表的核電閥門產業。
啟東的雄心不止于此。當下,啟東正以堅定的步伐在新能源產業賽道上加速前行,以全領域、全鏈條、全周期的精準服務,推動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這座濱江臨海的城市,正向著長三角綠色綜合能源產業基地的目標大步邁進,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作者:茅晨華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