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婦幼保健院兒科診區,3歲患兒小宇的媽媽王女士正通過微信小程序查看排隊信息。“以前帶孩子看病,光候診就得耗上兩小時,現在預約到9點半,掐著點來幾乎不用等。”王女士的體驗,正是我市“兒童就醫更順暢”惠民實事落地見效的縮影。
2025年以來,市婦幼保健院優化兒童就醫流程,通過分時段預約、診區“一站式”服務、候診候檢信息動態提醒、檢查檢驗結果自主查詢等精細化服務,讓患兒就診平均等候時間縮短10分鐘,就醫體驗實現質的飛躍。
分時段預約
等候時間明顯減少
“上午10點前是就診高峰,我們把號源細化到每30分鐘一個時段,給就醫流量裝上‘調節閥’。”醫院門診部主任陳霞介紹。自實施分時段預約以來,醫院將每日號源劃分為14個時段,微信、支付寶、江蘇醫保云等7種預約渠道形成立體網絡。患兒家長陳女士對此感觸頗深:“上周給孩子約兒保科,小程序提醒9點前到院,來了就直接輪到我們,連取號都不用排隊。”
針對兒科就診特點,醫院還實施動態號源管理。數據顯示,優化后,9:30前初診號源占比提升至60%,回診高峰時段的等候時間明顯減少。更值得關注的是“預檢驗”機制——患兒通過自助開單提前完成血常規檢測,主治醫生在診室調閱電子報告后直接制定治療方案,整個過程比傳統流程節省1.5小時。
一站式診區
檢查不再跑上跑下
走進醫院二樓兒科診區,采血窗口、超聲檢查室與診室呈環形分布,取藥窗口緊鄰扶梯口。“以前帶孩子做B超要樓上樓下跑,現在同一樓層就能完成所有檢查。”雙胞胎患兒的父親張先生推著嬰兒車感慨。這種空間重構的背后,是醫院將兒童專屬的采血、超聲等功能單元集中布局,各樓層配備自助機與導醫臺,形成“掛號—就診—檢查—取藥”的閉環服務。
導診服務的升級更顯溫度。本月初,志愿者朱海娟全程陪同患有孤獨癥的7歲患兒小軒就診,從掛號到取藥全程引導。“這類孩子對陌生環境敏感,我們的‘一對一’陪診能減少他們的焦慮。”據統計,今年1—6月,已有39名像小軒這樣的特殊兒童獲得全程陪診。
智慧醫療
掌上就醫體驗升級
“候診屏顯示前面還有2人,預計等候8分鐘。”在候診區,患兒家長趙先生的手機實時彈出排隊提醒。盡管新老系統切換期間部分功能仍在調試,但微信小程序的“排隊候診”模塊已讓等候時間透明度提升。
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則讓急診患兒家長李女士免于奔波:“孩子高熱驚厥送急診,醫生先搶救,我在診室用手機完成醫保移動支付,太方便了。”
檢查檢驗結果的共享機制更打破了信息壁壘。肺炎患兒萌萌的媽媽在公眾號上查看到胸部CT報告后,直接帶孩子回診,醫生工作站已同步調閱影像資料。“不用等打印報告,也不怕弄丟,這種‘無紙就醫’對帶娃的家長太友好了。”數據顯示,目前90%的常規檢查報告都可通過線上查詢,醫生工作站也都可以實時調閱。
“分析就診數據,兒童就醫的痛點不僅在醫術,更在流程。”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蔣銀華說,通過重構時空維度、強化人文關懷、賦能智慧技術,醫院構建起“三維服務模型”。最新的調查顯示,兒童就醫流程滿意度達96.80%,較流程優化前提升3.47個百分點。“下一步,我們將把分時段預約經驗拓展到成人科室,讓更多患者享受精準醫療服務。”蔣銀華說。 記者 朱穎亮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