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如皋,陽光炙熱如火,屹立在當地不同村莊的三棵千年古樹不約而同地換上夏日“皮膚”,滿樹綠葉,帶來一片難得的清涼與寧靜。
作為世界長壽之鄉,如皋不僅百歲老人扎堆,還盛產古樹名木。138株古樹名木如同一顆顆綠寶石遍布城鄉,其中名氣最大的便是搬經鎮盧莊村1500余歲的古銀杏、九華鎮趙元村1300余歲的古銀杏以及搬經鎮加力村1200余歲的古國槐。這片千年古樹群落,正是南通地區最高樹齡所在地。
古樹名木是珍貴的“綠色文物”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護古樹的前提下,讓古樹名木資源開發與城市鄉村、歷史人文發展和諧共存、和美共生?當地正在開啟新一輪探索。
穿越千年,“樹王”自帶長壽基因
走進搬經鎮盧莊村,距離村委會數百米之外,遠遠便能望見一株被譽為“蘇中銀杏王”的古樹,樹齡比15位百歲老人加起來還要大。
走近了瞧,30米的樹高如同一把利劍探入云霄,最大胸圍可達8.7米,至少六七個壯漢才能合抱住,4個大分杈和7個小分杈組成的樹冠互相交織在一起,如同撐開一把巨大的綠色遮陽傘。
古樹下的巨大綠蔭仿佛一個世外桃源:村里老者圍坐在一張方桌前納涼,喝喝茶、聊聊天、聽聽戲,好不愜意?!澳昙o大了不喜歡吹空調,這里能吹到自然的涼風,很舒服?!?7歲的章金言,就住在古樹后方不遠,每次來到樹下,他都喜歡用手輕輕撫摸著粗糙的樹皮,仿佛在與一位多年老友對話。
比盛夏枝葉更繁茂的,是那些被年輪鎖住的鄉愁與記憶。在章金言老人的記憶中,這株古樹就是孩童時代的樂園,“小時候我們在這里捉迷藏、掏鳥窩,度過了很多歡樂時光”。
關于這株樹王的傳說,當地流傳著兩個版本。相傳隋末高僧章大生(大圣菩薩)到了狼山,途經盧莊村植下銀杏幼苗,此后,它于如泰古崗沙地深植根基,任歲月悠悠,漸成參天奇樹。又傳章姓的第一代人,人稱大斗老爹,他自蘇州攜來珍貴的銀杏樹種,滿懷憧憬地回到村里,親手將其種下。不過,當地村民都認為第二種可信度更高些,因為村里有一半農戶都是章氏一族。
當地村民說,此樹不僅是如皋現存古銀杏中最長壽者,更是憑借樹齡南通之最、胸圍江蘇之最的“雙冠頭銜”,在江蘇十大“壽星樹”中占有一席之位,排名第六。
銀杏樹在當地很常見,為何此樹能成為“樹王”?在盧莊村黨總支書記沈益峰看來,這與古樹生長的環境密不可分?!拔覀兡_下這片土地,西接通鹽河,東可入海,是南通地區最古老的陸地,加上獨特的高沙土壤,不僅種出了長壽食品、哺育了長壽老人,也給古樹注入了長壽基因?!?/p>
1200歲的“岳飛拴馬樹”、1000歲的“六朝松”、810余歲的三兄弟樹、近600歲的紹隆寺仙姑樹……在如皋,每一株長壽古樹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帶著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故事,守護著一方土地。
搶救復壯,一樹一策精準“延壽”
迎著烈日,記者走進搬經鎮加力社區,眼前一棵樹形奇特的古國槐讓人不由心生敬畏。只見樹干腐蝕中空、呈倒臥姿態,半面樹皮朽敗,另一面卻長出若干新枝,濃密的枝葉層層疊疊,仿佛一匹重生的駿馬伏臥于地面。
“它已經1200多歲了,當年岳飛曾坐在它的腳下,把馬繩系于它的身上?!币姷接浾叩牡絹?,70歲的村民宋邦祥熱情地講述起這株名為“岳飛拴馬樹”的民間傳說,并透露了自己的另一個身份——古樹守護者。
早些年,因為人們在樹旁點燭焚香,導致古樹“半身不遂”。為了不讓古樹倒下,宋邦祥和幾位村民一起在樹干下砌了一堵矮墻,沒想到竟然枯木逢春,新枝繁茂?!八奈逶路莸臅r候,樹上開滿白色的槐花,整個村子都是淡淡的花香?!?/p>
在宋邦祥的心里,能夠守護古樹是件光榮的事。“古樹就像老人一樣需要精心調養,這兩天,我準備將古樹周邊的小樹矮化,給古樹生長留足空間?!?/p>
鮮為人知的是,就連1500余歲的“蘇中銀杏王”也經歷過三次生死考驗:兩次雷劈、一次白蟻啃咬。幸運的是,每一次都在村民和專家的守護中化險為夷。
這些古樹之所以能長壽至今,與當地的持續保護息息相關。今年3月15日起,國務院頒布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開始施行。而在如皋,有關古樹名木的保護開展得更早。
從2008年開始,如皋市陸續實施“十個一”保護工程,并積極建立“林長制+古樹名木保護”的組織體系。針對部分古樹因環境變化、病蟲害等原因導致的長勢衰弱問題,如皋采取“一樹一策”精準保護措施。
7月14日,一場“空中輸液”正在如皋市海月寺進行。寺內兩株329年的古銀杏樹因根系受損出現枝葉凋萎,如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園林管理科負責人呂德廣帶著專家團隊實施一系列“搶救”后,古樹重現生機。
翻開如皋的“家底”,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共有138株,其中Ⅰ級古樹15株、Ⅱ級古樹17株、Ⅲ級古樹106株。
“依托全國古樹名木管理系統,如皋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電子數據庫,定期更新完善坐標定位、特征、樹齡、生長環境等信息,古樹名木電子檔案建檔率100%?!比绺奘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在“一樹一檔”的機制下,如皋每株古樹名木都有了“身份證”。
探索“古樹+”,破解保護開發“共生”密碼
“太美了,看得出這里的人守護古樹很用心?!鄙现苣?,上海人張先生與家人自駕到九華鎮千年銀杏文化園游玩,一邊在參天古木下感悟生命輪回,一邊在田園風光中體驗自然之美。
九華鎮的這株1300多歲的古銀杏,是如皋的第二長壽古樹,名列江蘇十大“壽星樹”第8名。據史料記載,這棵銀杏樹植于大唐開元盛世年間,如今依然枝干蒼勁、枝繁葉茂。
“為了借助古銀杏打造新地標,吸引更多游客,我們在省委駐如皋市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支持下,精心打造了千年銀杏文化園?!本湃A鎮黨委書記劉志偉介紹,文化園巧妙融入“杏”“?!薄皦邸比绺揲L壽文化元素,構建出凌空觀杏的景觀橋、野趣盎然的露營區等六大主題場景,自5月底開園以來,吸引了不少滬蘇浙的游客。
如皋的古樹名木有3/4分布于鄉村街道,如何在保護古樹的前提下,使古樹給鄉村發展帶來助力?當地不少鎮村都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古樹不倒,鄉魂不滅?!卑峤涙偧恿ι鐓^黨總支書記袁柳軍這兩日正在籌劃著修路,“千年古槐樹門口的道路這兩天即將重新修建,從3米拓寬到5米,希望可以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景點,挖掘歷史故事,吸引更多人加入保護古樹的行列?!?/p>
樹以村守,村以樹興。去年,搬經鎮盧莊村建成綠美古樹村莊示范村,從此這棵“蘇中銀杏王”便名聲大噪。夏納涼、秋賞葉,兩季盛景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
“孩子犯錯不能一味遷就,要像修剪銀杏樹枝一樣,用耐心和智慧引導成長?!辈痪们埃谶@棵已有1500余年歷史的古樹下,法官助理閆靜以樹喻人,為村里50余名老人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法治課。
“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讓古樹名木與村落自然融為一體?!比绺奘辛謽I技術指導站站長陳建華認為,古樹名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只有把古樹名木保護與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科普教育深度結合,才能讓古樹名木“活下去”“活得好”。
今年以來,如皋不斷深化“古樹+”模式,開發文創產品、研學路線,讓古樹成為市民鄉愁記憶的載體。如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趙仁奇表示:“接下來會加強跨區域交流,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全力守護好這些‘活化石’,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綠色遺產?!?記者 陳嘉儀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