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報道發出后,“關愛一線牽”欄目組接到多名愛心人士捐助。6日上午,欄目組攜手海門區悅來鎮保民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將電動輪椅、糧油面、微波爐等愛心物資及愛心人士捐款送到困難戶手中。
送“椅”上門
出去轉轉不再是奢望
上午9時許,林麗正忙著在家門口晾曬剝好的玉米粒,蘇倫依舊坐在椅子上納涼。看到一行人靠近,林麗略顯激動,招呼人進屋。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蘇倫的雙腳沒有上次那般發紅,但明顯腫脹起來。原來是早晨痛風發作,服藥后還沒有完全恢復。
蘇倫家里,一如上次那般安靜,兒子兒媳都因患病無法工作,長年累月在二樓休息,孫女一早就去了附近的運動器材廠打工,只剩兩名老人相互陪伴,偶爾與鄰居嘮嘮家常。林麗說:“老頭子昨晚又呼吸不過來了,還好有呼吸機,7000多塊錢買的,真是救命的東西。”
說話間,保民村村委會兩名工作人員共同將電動輪椅抬進家里。看著心愿這么快實現,兩名老人十分高興。“我腰不好,老頭子坐在輪椅上我沒法推太遠,他大部分時間也只能坐在家里發呆。”林麗說,“有了電動輪椅,我就可以多帶他到村里轉轉。”
在簡單說明了電動輪椅的使用事項后,一行人與老夫妻倆道別。村委會工作人員特別叮囑林麗多保重身體,有困難要及時跟村里講。林麗多次道謝,蘇倫也不停地揮手示意表示感謝。
愛心涌現
一雙雙手托舉求學路
正值暑假,即將升初二的吳蕭沒有出門旅游,而是在家寫作業、自學。看到一行人來到家中,他略顯靦腆,跟著父親來到一樓家門口與大家交流。一樓幾乎沒有家具,簡樸但不失整潔,墻面上貼著兩張不同版本的世界地圖,其中一張上面還畫著各種各樣的動物。
吳蕭的父親上了年紀,多年務農,如今守著一畝多土地種種菜,母親在隔壁鎮一家電梯配件廠打工,全家每月僅千元左右收入,基本都用在孩子身上。“說實話,有田在溫飽不太成問題,主要是擔心孩子,希望他能健康成長,考個好學校。”吳蕭父親坦言。
看到上期困難家庭情況,社會愛心人士邵志軍分別向吳蕭、趙婷兩個孩子捐助了800元善款,胡先生則額外捐助了兩袋米、兩桶油。這次,欄目組將糧、油、面等愛心物資及800元愛心捐款送到了吳蕭手中。吳蕭的父親表示:“這么熱的天,還麻煩你們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也替我謝謝好心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一行人臨走前,吳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自己要更加努力,下學期繼續提高學習成績,讓爸爸媽媽高興,也不辜負愛心人士的幫助。
心愿達成
微波爐幫解吃飯難題
走進郭英家時,她正一個人呆坐著。環顧四周,閑置已久的磚砌灶臺、竹節和黃繩捆成的座椅、樣式老舊的桌子和櫥柜……一切都未經粉飾,即便靠近正午,屋內也顯得昏暗。而她的房間里,只有一張木板床、一方小桌,家門口曬著的一床棉被,加上卷在床頭的一塊涼席和一只枕頭,拼湊起睡覺用的“三件套”。
老人家今年80歲,患有癲癇,不久前摔了一跤,只能靜坐休息。她兒子身體一直不好,多次動手術,常年住在老丈人家受其照顧,去年更是因腰間盤突出花費近20萬元治療。母子倆都沒有勞動能力,也無法相互照顧,甚至連見面都是難事。
郭英說,多虧了自家侄子在村里食堂訂餐,每天中午有人送飯上門,自己一頓分成兩頓吃。但因為腿腳不便不能開火,所以想有個微波爐,每晚吃飯前可以熱一下。正說話間,村委會工作人員將微波爐擺在插座附近,叮囑老人小心使用。
一行人臨走時,郭英還想掙扎起身,大家連忙讓她坐下。她緩緩地說著“謝謝”,目送大家離開。(文中受助者均為化名)
記者沈佳穎 劉鵬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