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一個字:忙!”近日,在南通三海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會議室,總經理李志偉道出了當前工作三條主線:并行推進多個整船設計訂單,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南通校友會會長對接校地合作,接洽行業某大型活動事務……
南通船舶海工服務業集聚區內,忙碌的身影、高效的洽談、紅火的業務已成為企業“舵手”的常態。一年多來,集聚區通過做規劃、出政策、辦活動、招項目、提形象、建聯盟、優生態、強服務,與30多家企業共執創新之槳,將產業之船駛向更廣闊、更智慧的深藍。
要素共生,迸發創新活力
2024年6月,南通創新區獲批籌建南通船舶海工服務業集聚區,錨定研發設計、AI+應用、工程總包、供應鏈貿易等領域補鏈條、聚集群,并依托東南大學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長三角高等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推動產業整體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型。
成立以來,集聚區不斷對外亮出名片:2024年9月,聯合哈工程舉辦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同月舉辦投資環境推介會,迎來新一批產業“合伙人”;10月,赴武漢組織船舶海工專場創新創業大賽,向優質項目遞出橄欖枝。一年多時間,工作專班多次赴天津、煙臺、武漢等國內重點船舶海工集中地區開展項目對接,組織推介交流活動。
截至目前,集聚區內已集聚EPCIC總包企業瀚辰精英、摩德克,AI+船海數字化企業強思數科、江蘇凱澤,船海配套企業天津華利保溫、煙臺柯瑞海洋、大連英展、上海兆麟,研發設計類企業海倉科技、三海船舶、GK國際、薈萃船舶等企業30多家,實現從“一張藍圖”戰略布局到“一體生態”實體落地的跨越。
天津華利保溫以船舶海工領域為核心,通過自主新型保溫材料和EPC全鏈條服務優勢,構建起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及維護的全生命周期保溫和內裝系統解決方案體系。南通公司負責人范琳軒認為,集聚區最打動他的地方是“所在樓宇完完全全貼近行業”,這里不僅有公司發展所需的上下游企業,還有意避免同類型公司競爭,加上南通豐富的船海資源、便利的交通位置,讓他明確了落地的決心。
這里不僅有“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鏈互動,也有校企“強強聯手”邁出的產學研轉化新路徑。作為哈工程研究院落地南通后的首家校友企業,三海船舶專注于船舶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及軟件二次開發服務。李志偉介紹,目前承接的主要是應用于海上的船舶設計項目,涵蓋上千至上萬載重噸的整船設計。公司憑借完整的團隊配置、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專業的項目管理,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船舶技術服務。同時,公司手握自主軟件開發能力,“軟硬兼具”以實現降本增效。
李志偉表示,校友企業通過與哈工程研究院合作,能夠將科研成果與本地企業轉化能力有效對接,使得更多優質項目得以孵化。未來公司的一大重點發展方向,就是與研究院共同組建船舶詳細設計板塊,通過校企地多方合作,助力南通船海技術更上一個臺階。
前瞻布局,構建生態協同
“基于海顱系統,我們正為南通一家船廠提供數字底座服務,重構其老舊的信息系統。”近日,江蘇凱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鋒透露了某項目的最新進展。
江蘇凱澤專注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采取創新性的“三位一體”策略:專業AI產品研發、專業人才聯合培養、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整合AI產品、專業人才及配套服務,為企業提供端到端的數智化轉型支持,幫助企業有效克服數智化轉型過程中的挑戰。“海顱系統”是公司明星產品,依托研究院的技術與算法支持,具備有別于傳統工業軟件的專業性與適配性。“例如在船海車間分段建造模塊,系統提供的三維引擎能幫助企業擺脫表單式管理,實現無圖生產,從而具備形成智能車間的條件。”王鋒說。
集聚區行穩致遠的關鍵,不止于“集數”,更在“聚勢”。工作專班深入研究目標產業發展現狀,構建一張產業圖譜、一個特色載體、一批科創平臺、一支產業基金、一場品牌活動和一套專項政策“六個一”產業生態矩陣,尤其以創新聯盟及平臺為引擎,乘人工智能東風賦能產業鏈關鍵節點,目標打造南通船舶海工服務業“向海圖強、智領未來”的生態矩陣和全國船舶海工服務業標桿。
當前,集聚區已搭建“2+1”創新平臺,其中東南大學海洋研究院重點賦能新質海工裝備、海洋新能源和海洋工程建造等領域;哈工程研究院錨定“船海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卓越工程師培養重要載體、科研成果轉化橋頭堡”三大定位,助力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江蘇省船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聚焦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領域,賦能全市產業升級。
集聚區還與南通大學、東南大學海洋研究院、哈工程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成立船舶海工高校創新聯盟,充分發揮高校院所“智囊團”優勢,為船海產業提供高水平技術解決方案。一年多來,工作專班還多次赴武漢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開展專題懇談會,促進校地產學研轉化的“雙向奔赴”。
“當前船海行業發展非常好,但其數字技術相對其他流程工業還有欠缺,我們希望利用技術優勢,助力行業迭代升級。”2024年底入駐南通創新區的強思數科,已然規劃了一張產業藍圖。總經理王文濤介紹:“我們的代表性產品X-Twins數字孿生平臺,創新將AI合成數據與船海數字化需求相結合。平臺能夠貫穿設計、建造、交付、運營及優化的端到端工廠的全生命周期,真正從智能建造到智能制造。”基于集聚區的產業配套、政策配套,強思數科正井然有序推進創新工作,為本地產業數智化發展貢獻力量。
服務滴灌,“解渴”產業需求
科技創新,是串聯創新熱土與藍色經濟的紐帶。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生長,離不開集聚區這一產業載體,也少不了政策、組織和服務的精準“滴灌”。
核心技術攻關獎勵,基礎軟件租購補助,企業上規模獎勵……2025年2月,創新區出臺南通船舶海工服務業集聚區專項政策及實施細則,重點聚焦鼓勵科技創新、加大項目招引、突出人才引育、支持做大做強、助力市場開拓五大方面。同時,通過產業基金扶持、品牌活動加碼、點對點服務支持,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集聚區對“合伙人”的誠意,不只是落在口頭、紙上,更展現在有求必赴、有需必應的實際行動中。根據企業需求和意見反饋,工作專班不僅組織區內企業走進啟東、青島等地,開展供需對接、產業招商活動,還先后提供金融對接、知識產權專題講座、稅務合規培訓、風控管理專項培訓10余場服務活動,為企業成長各個階段提供有力支持。
集聚區不是單純地把企業攏在一起,還幫助企業拓展資源、向外發展。工作專班主動上門,點對點收集企業需求,并帶隊到南通縣(市、區)及全國尋找合作機遇。
接下來,集聚區將緊扣“科技強鏈、服務增效”這條主線,助力區內科技密度、創新濃度雙提升。
作者:沈佳穎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