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通市教育局主要領導攜相關部門及處室負責人走進“政風行風熱線·一把手上線”直播室,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回應市民群眾的關注關切。
“家校社”共同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孫劍波:
非常感謝廣大市民朋友對南通教育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南通素來崇文重教,享有“教育之鄉”的美譽,這不僅得益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更離不開全社會尤其是萬千家長的深度參與和共同托舉。
市教育局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正全力推動“校園餐”管理提檔升級。自今年秋季學期起,將對全市“校園餐”管理進行統一規范、建章立制,幫助學校建好放心食堂、滿意食堂。我們要求所有的食堂全部實行自主經營,建立陽光平臺規范采購流程,管理好膳食經費,并實行“校長陪餐”制度。我們誠邀家長朋友們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的檢驗驗收工作,確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在吃飽的同時,我們還關注膳食營養的均衡,為此,我們將聯合衛生健康委依據不同學段、體質和特殊需求,為學生餐食做精準化輔導。
關注心理健康和減負是一個全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也是我們近期密切推進的工作重點。我們持續推進“潤心行動”,聚焦學生心理健康與全面減負,在全市中小學全面開展“215”活動計劃,即每天安排課間15分鐘、每天保障2小時體育鍛煉,同步實施“一生一運動項目”“一生一藝術特長”體藝素養提升工程,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加快配備和充實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隊伍,并積極引入社會專業力量,聯合醫療衛生機構、專業醫院,為學生提供專業心理咨詢與輔導服務。在此,我呼吁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及時發現并干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精準開展心理輔導,共同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先發書后收費合理嗎
張先生:
孩子在如東縣一所小學讀書,學校將7本助學讀物直接發給學生,然后再讓家長繳費,有幾本書小學的孩子根本看不懂,買回去就是浪費。這樣先發書后收錢,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我認為家長應該有購買選擇權,可以選擇是否購買以及通過什么渠道購買。
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
吳國林:
南通市正在深入開展利用征訂教輔謀利專項整治行動,主要聚焦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征訂教輔;二是利用征訂教輔謀利;三是一教多輔;四是訂而不用。學校向家長、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拓展閱讀視野本身無可厚非,但必須嚴守規范:可發布分級閱讀推薦目錄,嚴禁指定唯一購書渠道、嚴禁“先發書后收錢”等變相強制行為;所薦書目須匹配學生認知水平,杜絕“孩子讀不懂、家長白花錢”的“訂而不用”亂象。
針對市民張先生反映的問題線索,市教育局將赴相關學校實地核查。一旦查實違規行為,市教育局將依規依紀嚴肅處理,并及時向張先生及社會公布處理結果,確保給學生、家長交上滿意答卷。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孫劍波:
市教育局已向全市印發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先后組織兩輪自查自糾,并逐一公布各校教輔征訂監督舉報電話,誠邀家長全程監督。下一步,我們將在完善全市教輔征訂目錄的基礎上,嚴格規范秋季學期教輔征訂流程,確保教輔征訂“零違規”。
校服頻換和延時班是否增加負擔
顧先生:
孩子在崇川區某小學上學,一年級時學校要求購買統一校服,二年級時要求購買個性化校服。馬上要升三年級了,學校又發了校服征訂家長知情意見書,意見書上還注明“學校建議統一選用校服”,我認為學校購買校服過于頻繁,而且一套校服也不便宜,增加家長負擔。
孩子參加學校延時班后,回家還要花一個多小時寫作業。據了解,延時班其實是在上興趣課,我認為延時班應該先保證作業完成,有余力再開展興趣活動,不能本末倒置。
崇川區教育體育局
黨組書記、局長陸紅兵:
崇川區小學實行“6年兩輪”校服采購機制,每輪含運動服、夏裝及個性化校服各一套。采購時采用分批采購,在一年級完成運動服與夏裝購置,二年級采購個性化校服。依據規定,校服征訂工作須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長同意方可啟動,顧先生所收到的《家長知情同意書》僅是新一輪采購前的意見征詢。下一步,區教體局將繼續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校服采購的相關要求,并廣泛聽取廣大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校服采購公開、合規。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崇川區全面推行延時服務。延時服務期間,要求學校老師主要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同時做一些面批和交流,并鼓勵學校開設社團以培養學生興趣、發展特長。新學期區教體局將進一步明確相關要求,幫助孩子盡可能在課后服務時間內完成好書面家庭作業,在此基礎上根據孩子意愿再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切實減輕家長與學生負擔。
擦亮南通“教育之鄉”品牌
評議監督員成云雷:
南通教育品牌享譽全國,值得深入研究。建議進一步匯聚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厘清各自角色與互動機制;同時統籌基礎教育、普通高中、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構建結構更優、銜接更暢的人才成長通道,讓“教育之鄉”這塊金字招牌歷久彌新。
教師是南通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建議進一步關心廣大教師隊伍,關心教職工利益。記者劉鵬 張園整理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