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抗戰遺址地標展已經展出一個月了,最近我們正在向全社會征集抗戰史料,準備和展出的照片、文獻資料,以及80多位健在的抗戰老兵口述的抗日故事一起,捐贈給南通市檔案館。”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江蘇南通退役老兵張志光要做的事情特別多,“是紀念,更是搶救性保護。”
1978年入伍,1983年因病退役,張志光將半生心血傾注于愛國擁軍與公益事業,先后榮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江蘇最美擁軍人物”等殊榮。獲評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張志光倍感光榮和責任。
情系軍旅:
以基金之光點燃戰友希望
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張志光對軍營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18歲那年,張志光投身軍旅,第二年就被選送到濟南陸軍學校學習無線電修理技術。本應有著大好前程的他,卻被查出患上血管瘤,不得不帶病退役。
因病離開部隊的張志光曾經歷四次手術,飽受病痛折磨,卻在人生低谷立下“重活一次”的誓言。他在電子市場租了一張桌子修理家電,用部隊所學為鄰里排憂解難,尤其對困難退役軍人與軍屬慷慨解囊。這份對軍營的深厚情懷,成為他擁軍之路的起點。
開農莊、辦廠子,張志光的事業逐漸步入正軌,病情也得到一定程度緩和。兒子結婚現場,抱著“鋪張浪費不如做點好事”的樸素想法,張志光當場宣布捐款50萬元,發起設立南通市首個個人名義擁軍基金——“南通市愛國擁軍基金”,專項幫扶困難退役軍人和軍屬。
基金成立至今,他的足跡遍布城鄉,累計走訪慰問600多名抗戰老兵、200多名抗美援朝老兵,組織為立功軍人家庭送喜報、發慰問金,向900多名困難戰友捐助錢物,個人捐款300多萬元。
抗戰勝利70周年時,張志光自掏10萬元,給全市600多位抗戰老兵,每人制作了一面寫有“人民永遠感謝您,向抗戰老兵敬禮”的錦旗,組織65位抗戰老兵聚會。在這次活動中,抗戰老兵許勝見到了4位當年一起并肩作戰的老戰友,“都是失聯幾十年的兄弟,抱著就不松手。”
轉眼又是十年。今年7月,他忙里偷閑上門看望了20位抗戰老戰士,送上鮮花和慰問品,其中也包括許勝等百歲老兵。雖已聽過多遍,每到一處,張志光還是愿意聽老人們講當兵時的故事,“他們的奮斗和犧牲,也是指引我向前的光。”
粥香暖城:
用普惠善舉傳遞人間溫情
一次走訪退役老兵時,張志光發現許多老兵因子女不在身邊,早餐常潦草應付,兩頓并作一頓吃。這樣的情景讓他心疼不已,當即決定:一定要讓老兵們早晨喝上熱粥!于是,2018年,張志光的第一間愛心粥店誕生了。
粥、饅頭、小菜,一頓簡單的早餐,卻是很多人每天都期待收獲的第一份溫暖。7年多來,每天早上六點,愛心粥店準時開門,迎接退役老兵、孤寡老人和環衛工人。只要不出差,張志光也會來當“服務員”,盛粥、分小菜,而不少吃完早餐的老人也會主動幫忙。
現在,粥店已經增長到6家,累計為退役軍人、軍人家屬和孤寡老人供應早餐60萬人次。與此同時,一大批江海志愿者也在張志光善舉的感召下,加入愛心粥的志愿服務隊伍,“每年都有1萬多人次的志愿者前來服務,有時候都安排不下。”
2022年,張志光成立南通愛國擁軍愛心驛站,下設愛國擁軍老兵驛站、退役軍人服務大隊、教育服務大隊等十個公益服務項目,組織開展愛國擁軍志愿服務工作,讓分散的愛心力量形成合力;2023年,張志光又在愛心粥店旁開設“擁軍真愛”社區食堂,以成本價為退役軍人、困難群眾和周邊孤寡、獨居老人提供可口豐富的自助餐食……
據不完全統計,南通有1000余名志愿者長期投身擁軍事業,其中既有退役軍人,也有退休職工,更有受助老兵主動加入,形成“被溫暖者再溫暖人”的良性循環。社區食堂墻上醒目的“光榮榜”就是證明:抗戰老兵張鶴春捐款300元,張伊東捐款1000元請400名孤寡老人吃早餐……這些善舉如同涓涓細流匯入崇川區的慈善機構,匯聚成強大的愛心力量。
平臺筑夢:
“造血”式幫扶賦能軍人價值
“園區已經入駐了62家企業,80%以上商戶由退役軍人或軍屬參與經營,90%以上商戶為軍人軍屬提供專屬優惠折扣,每家均吸納了退役軍人或軍屬就業。”站在位于市區孩兒巷南路的南通56軍創園,張志光的臉上滿是驕傲:離他“兩個100%”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這里曾是一片廢棄老廠房,張志光斥資1000多萬元,通過司法拍賣收購后改造盤活。如今,充滿軍旅元素的迷彩墻、醒目的擁軍政策、每家店鋪門前貼著的“雙擁示范店”銘牌,溫暖著軍人軍屬的心。
除了這個軍創主題的商業園區,張志光在南通還有兩個軍創工業園:位于通州區劉橋鎮的軍創工業園,建有2.8萬平方米的廠房,近20家軍創企業入駐園區;還在建設中的如皋軍創工業園,計劃建設超過5萬平方米的廠房,可以吸納更多軍創企業。
“我當年就是不忍看退役戰友和殘疾人失業,收購了一家涂料廠,后來碰上拆遷獲得些補償款,積累了點資本。”張志光說,開辦軍創園也是想用更加優惠的條件,為退役軍人和軍屬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升級。
這些年來,張志光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的事情,還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紅色精神。尤其是2024年,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的第一年,南通愛國擁軍愛心驛站成立了紅色宣講團,吸納50名優秀退役軍人擔任宣講員;他個人出資500萬元打造全國首家以退役軍人為主角的紅色公益展館——“兵星閃耀館”,陳列百位南通籍將軍的風采、200多位退役軍人、300多位南通新四軍的足跡和照片等,并通過崇川區人武部牽線,成功與20多家學校達成國防共建單位,共同開展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覆蓋師生近10萬人次。
張志光說,入選“最美擁軍人物”有些意外,也很榮幸,但更多的是感覺責任重大,“愛國擁軍不停步,我會繼續做退伍創業群體的一束微光,也愿愛國擁軍的燎原之火永恒不滅。”
作者:何家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