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即將開始,在南通明諾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的20余名大學生、研究生陸續結束實習。
三樓鋰電池車間里,剛考上大學的朱辰杰正搬運剛裝配好的鋰電池,額角掛著細汗卻滿臉笑意:“在這里實習兩個多月,做些輔助性工作,不僅拿到1萬多元實習工資,還真正摸清了‘職場是什么樣’。”
這場“職場啟蒙”的起點,源于6月9日公司人事部門主管王鳳琴的一條朋友圈:“招暑期實習生啦!做鋰電池組裝,有崗前培訓,綜合月薪約5000元……”原本只是想給周邊學子搭個了解企業的窗口,沒想到消息經海安招聘網、李堡鎮各村網格群擴散后,竟吸引30多人報名——既有剛考完高考的準大學生,也有放假返鄉的在讀生,甚至還有一個研究生。“計劃招10人,報名熱度遠超預期。”王鳳琴笑著說。
6月12日,首批10名實習生上崗,公司特意定制“成長型培訓”。上午由安全員手把手教勞動防護,下午跟著技術骨干進車間看流程、學操作。“企業要發展,離不開人才。讓年輕人在生產實踐中感受產業前景,說不定畢業后就愿意回家鄉創業就業。”明諾董事長邵為為說。
車間里,實習生圍著無人掃地車裝配線,看技術工人拼接零件,聽技術員講解“算法如何讓掃地車避障”,眼神里充滿新奇。“課本里的‘人工智能’,原來要經過這么多工序才能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剛從常州工學院考上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的儲張軍感慨,這比在學校做模擬實驗更震撼,“我對技術落地有了全新認知。”
這樣的認知改變,也讓不少游子選擇回流。家住李堡鎮李西村的王海燕,2016年從海安高級中學考入江蘇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后在蘇南打拼了兩年。2022年夏天,看到明諾招聘信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回鄉應聘,“沒想到家鄉有這么好的企業,離家不到3公里,騎電動車10分鐘就到。”她說,入職后,從市場部職員做起,牽頭的區域銷售計劃超額完成,三年連升兩級成部門主任,工資漲了50%。更幸運的是,在公司遇見了真愛,與技術部的一個工程師喜結連理,如今小兩口在海安城區安了家,公司每天有班車接送,日子過得踏實紅火。
“像王海燕這樣的‘回流人才’,近年來我們招了28人,大多是本地高校畢業生。”公司黨支部書記邵建根補充道,他們熟悉家鄉、穩定性強,成長速度遠超預期,成了企業發展的生力軍。
明諾招收青年人才入企,在電子信息部格外明顯。8名平均年齡33歲的年輕人組成的技術團隊,剛拿到2024年“江蘇省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認定——這是海安市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團隊負責人、“90后”吳朋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眼里滿是自豪:“我們的無人駕駛掃地車是全國唯一能批量生產的,每月下線200臺左右。”團隊里,有從外地回來的程序員,有放棄上海offer的算法工程師,大家常說:“在家鄉能做前沿技術,為啥要往外跑。”
實習雖短,收獲卻很多。蘇州大學大三學生儲彤實習崗位是鋰電池裝配輔助工。“在校每月要2000多元生活費,這次實習差不多能解決半年開支。”儲彤說,兩個多月的實習,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青春不必只向遠方追逐,與家鄉發展同頻共振,同樣能走出精彩的逐夢路。 本報記者 趙勇進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