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伊寧,天山花海景區人流如織。風懶懶地吹著,薰衣草紫浪翻滾,地膚球憨態可掬,繡球花團簇如云,游客徜徉其間,用鏡頭記錄美好,赴一場塞外之約。“魅力伊寧·和美杏鄉”旅游品牌唱響的背后,離不開南通援疆干部人才的奔走努力。
南通與伊寧,山河遙隔,心脈卻因援疆緊緊相連。自對口援疆的號角吹響,一批批南通援疆人跨越千山萬水,扎根邊疆熱土,以使命與熱忱書寫擔當,在天山腳下澆灌出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
2023年4月,第十一批南通援疆干部人才奔赴新疆伊寧縣,開啟為期三年的援疆新征程。他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產業引導、教衛提質、干部培訓、文化潤心、民族交融五大工程,實施援建項目30個,投入資金3.145億元。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后,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迅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持續提升援疆綜合效益,在“南通所能”和“伊寧所需”的雙向奔赴、深情交融中,繼續書寫新時代對口援疆的溫暖篇章。
產業援疆:激活發展新引擎
盛夏的伊寧縣紡織產業園,機器轟鳴如律動的脈搏,紗線飛旋如銀瀑傾瀉。南通諾納紡織(新疆)公司廠長周強介紹說:“我們用工180人,八成來自本地,月平均工資達到7500元。”
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組長施張范表示,園區內22家企業年產值突破28億元,吸納就業超過5000人,其中近80%為少數民族職工。如今,紡織業已成為伊寧縣第二大支柱產業。工作組借鑒南通龍頭紡織企業的先進經驗,推動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天山寶寶”種桑養蠶項目已完成桑苗種植3000畝、用工超300人,工業化養蠶基地完成改造,8月正式啟用;福思克冷鏈科技上半年營收530萬元;浙煌塑業新添7條生產線……截至目前,南通工作組已成功招引34個項目落地,計劃總投資4.3億元,直接帶動就業超千人,為伊寧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激發內生動力。由南通工作組打造的伊寧縣青創園,從一座閑置園區蛻變為年產值9400萬元、穩定就業600人的創業熱土。不久前,青創園直播基地迎來首場大型直播,推介西梅、薰衣草、黑小麥等伊犁特色產品,吸引超1.8萬人次觀看,標志著南通援疆“電商助農+就業增收”模式在伊犁河谷開花結果。
“工資漲了,日子紅了!”曾是農村家庭婦女的安春艷,通過培訓成長為一名優秀主播,命運從此改變。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副組長楊永輝說:“我們聚集特色產品與電商人才,持續帶動就業的同時,讓更多伊寧好物走向全國,讓更多人共享數字經濟的紅利。”目前,工作組已建成9間電商直播室,月銷售額近50萬元。
智力援疆:繪就溫暖民生卷
8月13日,伊寧縣人民醫院手術室內,南通援疆專家、骨科副主任張小飛正專注地為一名骨折患者施行微創手術。精準分離組織、復位骨折塊……他一邊嫻熟操作,一邊向本地醫生講解技術要領——這是南通醫療援疆的日常一幕。
“以往脊柱手術患者創傷大、恢復慢。”張小飛說。他帶來的脊柱內鏡微創技術,實現了該院此類手術零的突破。8月初,伊寧縣人民醫院成為南通大學“教學醫院”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更多先進技術和理念正持續輸入。
“醫療援疆,不僅要帶來設備和技術,更要留下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醫療援疆領隊、伊寧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建鋒表示。截至目前,第十一批第二輪南通醫療援疆隊舉辦學習班6期,開展專題講座99場、手術示教27臺,培訓醫務人員2600余人次,填補州、縣技術空白20余項;集中培訓執業醫師備考醫生210名,聯合南通大學醫學院定制同等學力在職研究生班,培養本地醫療骨干32名;“通醫在伊”系列惠民活動覆蓋群眾超2800人次,成為百姓信賴的醫療品牌。
七月中考放榜,伊寧縣南通實驗學校九年級1班喜報頻傳,南通援疆教師季小紅熱淚盈眶,兩年多的日夜付出在這一刻釀成甘泉。哈薩克族女孩巴努爾·葉爾多斯在她的鼓勵下愛上寫作,畢業留言時深情寫道:“寫作的天賦,是您為我點燃的火種。”季小紅只是南通援疆星河中的一縷光,更多如她一般的援疆教師,正以愛與知識為炬,照亮孩子們的前進之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南通工作組投入1.61億元援疆資金,一年時間高質高效建成伊寧縣南通高級中學;實施新一輪“南通班”試點改革,成立初高中“1+3”四年一貫制試點班,今年全縣20名學生考入985高校,其中15人出自“南通班”;“通伊”教育基金兩年發放超過100萬元。
干部人才培育同樣碩果累累。南通累計安排援疆資金1000萬元,培訓黨政干部、專業人才和基層骨干7400余人次,選派百余人赴南通跟崗學習,引進高層次人才58人、柔性人才170名,推動江蘇沿江農科所在伊寧設立西部專家工作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兩年多來,南通工作組持續擦亮“通醫在伊”“通師伊情”“通智伊才”三張名片,將引智與育人相結合,為伊寧鍛造出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文化潤疆:奏響民族同心曲
8月22日,“蘇韻伊情·南通非遺進伊犁”交流展演在伊犁州博物館啟動。來自南通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伊犁民間藝術家同臺獻藝,現場聲聲“亞克西”表達群眾歡悅心聲。
珠心算、中醫等特色文化進校園,超2000名學生受益;“童聲里的中國”伊寧行公益活動中,《向日葵中隊》兒童電影首映,“童聲實驗學校”“童聲書屋”相繼揭牌;南通藝術劇院攜親子劇《封神之哪吒大戰紅孩兒》來伊巡演9場,觀演人數破萬……通伊兩地以文化為橋,在理論宣講、文體互動、人文交流中不斷創新,讓江海風情和天山風韻碰撞交融,推動“文化潤疆”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今夏,“蘇超”成為中國足球界的流量擔當。伊寧縣“村超”,同樣讓人熱血。上萬名觀眾在伊寧縣體育中心吶喊助威,民族風、體育魂與鄉村振興夢交織沸騰。南通援疆連續三年支持“村超”聯賽,投入625萬元優化提升縣體育中心功能,讓足球成為文化潤疆的特色載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援疆真情。
“我們將汲取知識,融入宣講,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忠實實踐者。”投身“理論走親”活動,吉里于孜鎮干部、“理潤伊犁”宣講團成員沙達提·甫拉提感觸良多。南通伊寧理論宣講中心的創建,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飛入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伊寧縣依托南通理論資源優勢引入5名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和1名江蘇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建立6個“理論宣講名師工作室”,開展“理論走親”活動近百場,搭建起東西部理論交流之橋,為伊犁州基層理論宣講工作開辟了一條“理論援疆”的創新之路。
一批批民生項目加速落地,一幕幕互助溫情持續上演,勾勒出南通援疆有力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時代畫卷,也為伊寧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族團結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南通力量。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