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機器轟鳴。9月7日,在江蘇南通如皋市高新區海洋工程裝備科技產業化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工地上,一座由傳統企業打造的“智造新星”正破土而出。項目總投資5億元,聚焦海洋工程裝備產品系列化、標準化、智能化,助力我國深海資源開發逐步從近岸走向遠洋。
在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的道路上,如皋加快產創融合,走好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之路。從“三首兩新”技術產品的突破性應用,到“智”造方案重構升級版生產流程,再到創新產業對接會的精準賦能,如皋以政策為筆、以技術為墨、以產業為紙,將創新底色書寫得越發鮮明。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如皋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2.76%,研發活動覆蓋率達65.5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61.34%、較去年底增長3.25%。
“新”字牌突破市場壁壘
車削、鉆孔、裝配……走進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石墨合成爐正在加緊生產中。“這些產品看著普通,其實科技含量十足,年創造直接效益1100多萬元。”不過,更令公司總經理孫建軍自豪的,是企業另一技術產品的出圈。
一個月前,2025年度江蘇省“三首兩新”擬認定技術產品名單結束公示,如皋11項“兩新”技術產品成功入選,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THG碳化硅余熱汽化器”便是其中之一。
“三首兩新”是江蘇省工信廳為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應用而制定的專項認定體系,包括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新技術新產品。在如皋,“三首兩新”政策的實施,不僅幫助本土企業突破“首次應用”的市場壁壘,更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近日,位于如皋高新區的南通正海磁材有限公司,數輛裝有“無重稀土高性能釹鐵硼”新材料的貨車,準備發往比亞迪等車企。在如皋“安家”五年,正海磁材陸續新建了多條國際領先的永磁材料生產線,并迅速融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此次“汽車用無重稀土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技術研發”也入選“兩新”技術產品,企業負責人坦言,這不僅可帶來生產效能的提升,更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形成“研發—應用—迭代”的良性循環。
在如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看來,“創新端”與“市場端”的雙向賦能,加速了如皋產業高端化進程,更構建起“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的發展閉環,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在磨頭鎮,江蘇沃能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大載流、高可靠性固體絕緣管型母線”,已在國內多個大型電力項目上得到應用。如皋通過“三首兩新”構建起創新閉環,企業研發的新技術能在本土找到“試驗田”,應用端的反饋又反哺技術迭代,當這些“新”字牌技術產品從當地走向全國,它們不僅承載著技術突破的榮光,更彰顯了如皋以創新定義產業高度的決心。
“智”造項目顛覆傳統生產
一臺臺搭載著激光焊接智能診斷系統的焊接機器人,正在進行著令人驚嘆的“外科手術式”操作。在江蘇賽福隆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藝機理+AI賦能”激光焊接智能診斷系統正加速運行。
“依托這套系統,焊接的合格率從原來的90%提升到了99%以上,接近零失誤率。”公司總經理吳頔是這項技術的牽頭人。 這套系統的智能化,體現在融合了多光譜傳感、視覺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三種前沿技術,能夠在自動化激光焊接過程中,實時采集不同傳感器信號波動,與產品合格標準區間進行精準比對。
作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省333工程第三層次人才,2022年吳頔帶領團隊在如皋創業,目前這套生產系統已在3C電子、動力電池、汽車等精密制造領域“名聲大噪”。“這項技術我們攻關了十多年,對提升國內工業自動化生產線焊接質效是一次革新和突破。”
賽福隆的突破印證了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其系統融合的三大技術,相當于給工業機器人裝上“火眼金睛”與“最強大腦”。“目前已成功申請6項授權專利,和激光器集成商、動力電池企業、整車廠終端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現在企業在手訂單有400萬元,預計今年產值能夠突破1000萬元。”對于企業的發展前景,吳頔頗有信心。
賽福隆的成長軌跡,是“科技強企”的典型樣本。2025年,如皋已培育認定高成長性科創項目27個,入選南通“江海英才”計劃項目11個,它們如同鑲嵌在創新生態鏈上的明珠,共同照亮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如皋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跟進與長三角國創中心、省產研院等高能級平臺的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離岸研發機構,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如皋轉化,確保全年招引高成長性科創項目40個、備案科創項目170個。
“產”研融合潤色創新生態
8月,在如皋數字文化創新中心舉辦的網易創新創業大賽南通站科創路演第5期暨創新產業對接會上,一場硬科技的“華山論劍”精彩上演。
智能物流機器人的機械臂精準抓取,3D打印機的噴頭層層堆疊出精密構件……對接會上展示的科創項目,引得參會代表頻頻詢問。
在對接會交流區,某路演項目提出“3D打印+行業”模式,能夠幫助機械裝備、工業生產等企業實現復雜模具的快速迭代。“與傳統開模相比,3D打印優勢非常明顯。”艾威機械參會代表當場流露出合作意向。
數字化養老平臺的“AI照護師”演示更是引發全場熱議。該團隊研發的健康操作系統Panasea HealthOS,可以把政府慢病管理、商保動態核保、醫院智能隨訪與可穿戴硬件無縫連接,為養老行業帶來一種全新解決方案。如皋市人民醫院的參會代表聽后頻頻點頭:“這套系統的核心在于數字化,老年人慢病管理更加實時可控。”
如皋高新區作為如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全面推進“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我們不僅提供平臺、場地,更注重產業鏈的精準匹配。”如皋軟件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宏偉在會場不停穿梭的身影,折射出政府構建創新生態的用心。
當飛秒激光遇見眼科醫療,當物流機器人融入汽車產業鏈,硬科技“華山論劍”的余韻未消,創新的種子已在悄悄發芽。如皋通過持續舉辦創新產業對接會,不僅搭建了技術、資本與產業精準對接的橋梁,更構建起“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院所支撐”的創新生態圈。
在那里,科創項目找到了應用場景,科技企業獲得了成長養分,傳統產業實現了轉型升級——三股力量交織碰撞,推動如皋在創新驅動的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作者:陳嘉儀 蔡夢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