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鳳頭燕鷗 2024年8月3日攝 ▼中華鳳頭燕鷗(幼鳥)2025年8月26日攝圖片由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 南通市啟東生態環境局 提供
本報訊 (記者彭軍君)近日,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生態觀測團隊傳來喜訊——再次觀測到“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這是啟東地區第二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地面拍攝的零的突破。
中華鳳頭燕鷗是全球極危鳥類,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全球種群數量僅約200只,因數量稀少、蹤跡難尋,被譽為“神話之鳥”。據近年監測研究,該物種主要在浙江、福建沿海島嶼繁殖,每年7至9月向北遷徙時,會中途停棲于南通沿海濕地,且多以小群分批次停歇,停留時間1—3天,常見“1成體帶1幼體”或“2成體”的群體組合。本次記錄到的單獨1只幼鳥,在該物種遷徙停歇記錄中較為少見。
啟東地區與中華鳳頭燕鷗的緣分始于2024年8月3日,當時觀測團隊在圓陀角空中拍攝到該物種,推測為遷徙路過;此次不僅再次相遇,更在地面清晰記錄到個體,尤其是幼鳥的出現,為研究其遷徙路線、停歇習性提供了更珍貴的一手數據。
目前,江蘇省內已知的中華鳳頭燕鷗現場記錄地共三處,均與南通緊密相關:南通東凌通州灣為穩定觀測點,近6年(2016年、2020—2025年)持續有記錄;南通圓陀角近兩年(2024年、2025年)兩次觀測到該物種;鹽城濱海縣則于2025年首次記錄。
啟東圓陀角地處長江、黃海、東海三水交匯點,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通道“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上的關鍵驛站。從2022年開始,啟東市著手建設啟東長江口北支(崇明島北岸)“生態島”試驗區,圓陀角在“生態島”試驗區建設范圍內。
“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好不好,鳥兒最有說服力。隨著“生態島”建設有序推進,遺鷗、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等珍稀鳥類已經成為這里的“常客”,在啟東長江口北支(崇明島北岸)“生態島”試驗區建設范圍內已調查到178種鳥類,占整個南通鳥類物種總數的六成以上,以鸻形目、雁形目、鵜形目水鳥為主。
此次觀測成果,不僅印證了南通沿海濕地作為候鳥遷徙“中轉站”的重要生態價值,也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極危鳥類保護工作注入信心。未來,南通將持續加強生態監測與保護,為“神話之鳥”等珍稀物種營造更安全的棲息環境。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