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1:14:02 來源: 南通網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時間鏡頭拉回到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中華民族母親河開啟發展新征程。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依法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推進長江流域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和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長江也已經奔涌出永續發展、生生不息的綠色波濤。
環境更加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長江保護工作。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當然,長江大保護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十四五”期間,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發展保持強勁。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東有長三角城市群,西為中西部廣闊腹地,長江經濟帶的市場需求潛力和發展回旋空間巨大。有統計數據就顯示,5年來,長江經濟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均已超過50%。諸如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也日漸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更是領跑全國,長江經濟帶正在成長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民生更加幸福。天大地大,民生為大。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5年來,沿線多地就集中力量打好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等攻堅戰,不斷加大就業、教育、社保、醫療投入力度,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增強沿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當前,長江經濟帶沿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長江正在成為一條物阜民安的幸福長江。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5年來,環境更加優化、發展保持強勁、民生更加幸福,母親河正在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奮進“十四五”,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集結14億多中華兒女之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邵彤)
[責任編輯: 黃夢倩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