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鋒
隆慶和尚(?—1968),晚清民國時如皋縣掘港場(今屬如東)東三元宮住持,因雙目失明,老百姓戲稱“隆慶瞎子”。隆慶道行高深,雖盲但擅器樂,尤長于古琴。
東三元宮位于掘港東郊范公堤旁,初建于明崇禎六年(1633),清代屢有修繕,同治二年(1863)重修。重修后,廟有三進,前殿是戲臺,中殿供奉三元大帝,后殿祀觀音大士,配殿是日月宮等。東三元宮歷來是掘港鹽場公署管理,每年立春,掘港場大使、主簿、都司“三堂官”都要來此拜祭三元大帝,祈禱風調雨順。東三元宮原為道家所有,不知何時為佛家所有,隆慶和尚就是東三元宮最后一任當家?guī)煛9P者小時候住得離東三元宮舊址不遠,還有幾個隆慶的徒弟住在附近,偶爾還會說起他。
隆慶住持東三元宮時,廟里有七八個僧人,都是他的徒弟或者晚輩。隆慶性恬淡,對弟子寬仁,自己守戒,但弟子廟外可以開葷,在廟里可食用海鮮。東三元宮平日為老百姓做佛事,隆慶都是盡心盡力,經懺中演奏器樂最為出彩,四鄉(xiāng)八鎮(zhèn)的人聽聞隆慶上臺都趕來看熱鬧。如果僅是如此,隆慶也只是一個普通僧人,隆慶偏偏會彈古琴,卻是一個“奇葩”。僧人會器樂多是為佛事服務,古琴在佛事中是無用武之地的,隆慶彈古琴大抵是自娛修身。
隆慶平日里在廟里彈琴,夜深人靜時,周邊鄉(xiāng)鄰得格外一份清幽,同道常邀請其外出操縵。某日應地藏廟住持廣慈之邀,隆慶去西街攜琴訪友,遂在地藏廟開了個“古琴派對”。同道們彈琴論道,不覺更深,大家意猶未盡,隆慶彈琴,廣慈吹簫合奏,夜深人靜,傳得很遠,家住彈琴橋邊的一個孩童跟著大人在廟里玩,至今還記得。如今,聽琴的孩童已是耄耋老翁,說起隆慶,說起那晚聽隆慶彈古琴的事。
皋東素有古琴法脈,隆慶曾在東林禪院,疑從云閑上人學琴,但無文字記載,隆慶的古琴傳承成謎。東林禪院歷來風雅,清代“蠙山八景”中就有“東林詩社”,寺僧不光會做詩,還擅古琴,住持冷泉、云閑都是古琴高手,云閑更是晚清最重要的廣陵派古琴大師,隆慶應是受到東林禪院的影響。隆慶眾弟子似乎對古琴不太感興趣,沒有人會彈古琴。
1949年鼎新后,東三元宮廟宇年久失修,逐步被拆除,隆慶和弟子們住到僅存的廂房。1958年,縣政府在國清寺舉辦“培訓班”,全縣僧道尼紛紛還俗,東三元宮的和尚被安排到鎮(zhèn)上的福利廠、副食品廠上班,隆慶年紀大了,仍然留在廟里。隆慶人緣好,受到弟子和鄰居們的照顧,在廟里還偷偷堅持修行,只是再也聽不到他彈古琴了。1968年某日,隆慶溺于廟旁邊的小河,有說是自沉,世壽約八十。隆慶圓寂后,據說廟周圍常有靈異事件,夜里還有人會看到他,有人出車禍突然被一股神秘力量推開,此公每年清明、中元都給“瞎佬佬”燒“紅紙包”。
2007年,隆慶的徒弟林如和尚示寂后,再沒聽到有人提起隆慶瞎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