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橋街道推動物管會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治理”——
近日,和平橋街道錦江苑小區的居民們發現,困擾多年的樓道扶手銹蝕、中心花園枯樹傾斜、車輛管理無序等問題,在社區黨委的統籌引領下逐一破解。小區以黨建為“紅色引擎”,推動物管會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治理”,構建起黨組織引領、多方協同、居民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黨員帶頭,樓道煥新暖人心
樓道是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經之路”,也是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此前,小區多棟樓的樓道扶手出現掉漆、開裂問題,部分立柱因常年受潮出現銹蝕,不僅影響美觀,更給老人、小孩等群體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扶手一抹一手漆,下雨天都不敢扶,生怕滑倒。”居民李大爺的抱怨,成了社區黨委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引領核心作用,第一時間牽頭組織物管會、樓棟長開展全面排查,逐棟逐單元登記問題,社區黨員志愿者主動承擔起現場協調、進度跟蹤、居民溝通等工作,定時在業主群發布施工進展,及時回應居民關于施工噪聲、出行避讓、工期安排等疑問。物管會則安排專人全程監督施工質量,對不符合標準的環節要求立即整改。“現在扶著扶手上下樓,心里踏實多了!”李大爺的話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聲。
快速響應,枯樹處置守平安
除了日常民生問題,應急處置能力更是檢驗基層治理水平的“試金石”。錦江苑小區中心花園的一棵樹因根系腐爛突然傾斜,枝丫已貼近旁邊的居民樓,隨時可能倒塌。接到居民反映后,社區黨委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聯動機制,聯合物管會迅速開展應急處置。物管會成員立即行動,一方面安排安保人員在枯樹周邊設置警戒區域,拉起警戒線、擺放警示標識,引導過往居民繞行。另一方面緊急聯系園林部門專業人員到場勘察,共同制定科學的移除方案。在枯樹砍伐、清運過程中,物管會成員輪班值守現場,配合黨員志愿者做好居民工作。同時,物管會還協調施工人員避開居民出行高峰作業,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經過緊張作業,傾斜的枯樹被安全移除,隨后物管會又組織人員對樹坑進行平整、補種綠植,及時恢復了花園的環境面貌。
道閘啟用,規范管理更安心
為進一步提升小區規范化管理水平,解決車輛亂停亂放、外來人員隨意出入等問題,在社區黨委的指導下,錦江苑小區決定啟用新的道閘管理系統。物管會主動扛起責任,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全力推動系統落地運行。為方便業主辦理相關業務,物管會在小區門口設立臨時服務點,安排工作人員每天從早8點到晚8點集中為業主辦理門禁卡發放、機動車信息錄入等業務。考慮到小區老年業主較多、部分居民行動不便的實際情況,物管會聯合社區黨員志愿者推出“上門代辦”服務,逐戶上門為特殊群體講解道閘使用規則、登記車輛信息、發放門禁卡,真正做到“服務上門、溫暖到家”。
從樓道設施翻新到枯樹安全隱患排除,從道閘系統啟用規范管理到日常民生問題解決,錦江苑小區通過“黨建引領、物管會落實”的治理模式,實現了黨組織服務群眾“零距離”。如今的錦江苑,不僅小區環境煥然一新,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融洽,更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邵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