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年在南通換羽
晚報訊 近日,南通濱海濕地迎來候鳥秋遷大軍。南通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人員于8月27日發現代號為P7的勺嘴鷸現身通州灣,這是該個體連續第3年在南通地區完成秋季換羽。
P7是2015年俄羅斯楚科奇繁殖地“偷蛋計劃”中人工孵化并成功野放的幼鳥,如今已10歲,成為該計劃迄今已知最長壽的個體。自2015年起,P7每年冬季在泰國內灣越冬。2023年至2025年均選擇通州灣作為換羽地,今年它最早于8月22日被記錄到,去年的最后觀測日期為2024年10月22日。
勺嘴鷸全球成年個體僅約443只,種群數量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級別。“偷蛋計劃”(也稱Head-starting項目)是科學家為拯救極危物種勺嘴鷸而實施的一項緊急保護措施。由于勺嘴鷸的蛋在野外自然孵化的存活率僅有20%~30%,其繁殖地又面臨各種威脅,自2012年起,由多個保護機構參與的“偷蛋計劃”在俄羅斯遠東的勺嘴鷸繁殖地開始實施。保護行動包括取走第一窩蛋、人工孵化、人工育雛和野外放歸四個環節,有效提高了幼鳥的成活率。
勺嘴鷸生存狀況仍岌岌可危,它們的長期存活最終仍需依賴其繁殖地、中轉地和越冬地等棲息地的有效保護。南通是勺嘴鷸遷飛路線中重要的中轉棲息地之一。南通環境監測中心通過沿海濕地布設的遠程在線監測系統,多次記錄到勺嘴鷸活動:2023年至2025年間,南通共記錄到勺嘴鷸100余只次,其中17只攜帶旗標,環志地點涵蓋俄羅斯、越南等國家以及中國南通等地;單日最高觀測數量達7只,其中包括2只旗標個體。
記者彭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