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堂
我的家鄉(xiāng)向北不遠處便是“潮來萬里浪,潮退千步沙”的南黃海。每當退潮時,被淹沒在潮水中的大片灘涂露出水面,一覽無余地袒露在人們眼前。這時,沙灘上就會神奇地冒出一個個軟軟的小“圓柱”,當?shù)厝硕冀兴吧彻S”(音譯),也有叫“沙參”或“沙蒜”的。這沙筍可是一道美食,其鮮無比,是餐桌上的珍味佳肴。
其實,沙筍是它的俗名,它的學名叫???。??堑湫偷暮Q鬅o脊椎腔腸類動物。它外表光滑,口盤露在沙灘上面,而身體則深藏在泥沙里。外露的口盤里布滿許多細長的觸手,展開后就像一朵朵菊花,因此也有人叫它“沙菊花”。別看這一條條細小的觸手,可這是沙筍的“全部武裝”,用它攝取食物,多食無脊動物,也食小魚和貝類。用它抵御外侵,一旦遇到天敵,立即收攏觸手,關閉口盤,將天敵拒之門外。沙筍有著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高蛋白、多種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質(zhì),具有滋補功能。
沙筍味道鮮美,可捕捉它需得有點功夫。因它基盤深扎泥沙之中,徒手去抓根本拉不出來,或者被拉斷了。只得憑借工具,一般用小鍬挖。用鍬挖去沙筍邊上泥沙,沙筍有時也會被挖斷。我的一個朋友老江,家住在黃海邊,年輕時常下海捕捉沙筍,在實踐中他慢慢探索出一個捕捉的好辦法。找一根小竹頭,邊上留下幾根丫枝,剪成短短的,形成倒齒。捕捉時,趁沙筍口盤張開時,快速將竹頭插入,沙筍遇有外侵,立即閉合口盤,捕獲者乘機將竹頭往上一拎,因竹頭留有倒齒,一個沙筍便完好無損地拉了上來。后來,漁民多采用此法捕捉沙筍,又快又好又省力。
買回去的沙筍烹飪起來需要花些功夫。首先是清洗。沙筍渾身布滿很多黏液,先得用鹽和醋反復抓捏,去掉沙筍的黏液,用清水漂洗干凈。如黏液一次去不干凈,可進行兩次。再用剪刀從口盤處將其剖開,清洗腹中的泥沙和黏液。然后進行焯水。水中加姜和料酒,倒入沙筍,將水燒開。撈出沙筍,去除身上的黏垢,用清水沖洗干凈,待用。
沙筍的烹飪方法有多種。一般為炒、燒、燉。炒,先將沙筍改刀,切成大小均勻的塊,可用它炒韭菜、炒洋蔥。先將沙筍用熱油煸一煸,加姜、加料酒、加適量醬油和鹽,燒開。然后倒入韭菜或洋蔥,反復煸炒,蓋鍋燒會兒,加少量雞精、青蔥,起鍋。此時,炒出的菜香味四溢,沙筍脆脆的,十分好吃。燒,常有沙筍紅燒土豆,色美味鮮。先將沙筍改刀成均勻的塊,倒入油鍋里煸一煸,加料酒、生姜去腥。然后倒入土豆,反復煸炒,加生抽、鹽、糖、蠔油,少量老抽著色,加水,燒至土豆酥軟,收汁、撒蔥,盛起。這道菜將沙筍的鮮與土豆的糯融為一體,色香味俱佳,引人垂涎。
家鄉(xiāng)人最喜歡的要數(shù)燉沙筍湯。沙筍燉湯最好搭配一小塊五花肉,骨頭也行。先將五花肉洗凈切片,鍋內(nèi)放少許油,將五花肉炒透,加上沙筍、料酒、生姜再翻炒一下。此時,最好將煸炒好的沙筍倒入陶瓷燉罐,然后加水,水要適當多一些,先大火燒開,加鹽,然后文火慢燉,直至湯汁轉為乳白色,飄溢出陣陣香味方可。
隨著海洋保護和灘涂開發(fā)的推進,如今,沙筍資源變得越來越少了。而它作為餐桌珍味依然會留在人們的舌尖上,作為一份美好記憶。